匿名回答于2019-05-08 07:22:42
匿名回答于2020-03-15 02:55:04
匿名回答于2022-03-12 21:35:50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州)。三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其生前被汉献帝封为“魏公”,后晋爵为“魏王”。死后“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曹操之子曹丕称帝之后,追其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匿名回答于2022-03-12 21:29:34
“孝武皇帝”是刘彻的谥号,而谥号是根据对皇帝一生的评价定的。宋代司马光曾经有一句很著名的话评价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是比较中肯的。
汉武帝是一个大有为之君,对内削弱诸侯王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大发展了秦汉大一统王朝。对外反击匈奴,解除了汉初以来北方的边患。
匿名回答于2022-03-12 21:41:38
关羽去世后,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朝雍正时期,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地位等同。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名列“五虎上将”之首,使用青龙偃月刀。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中的“义绝”。在宗教文化方面,关羽被道教尊为关圣帝君。
匿名回答于2022-03-12 21: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