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性情温顺,通达事理。引证解释亦作“仁谊 。仁爱和正义。《礼记·曲礼上》: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孔颖达 疏:仁是施恩及物,义是裁断合宜。《礼记·丧服四制》:恩者仁也,理者义也,节者礼也,权者知也,仁义礼知,人道具矣。
匿名回答于2021-07-06 16:59:23
仁: 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
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回答子张问仁时还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为恭、宽、信、敏、惠。
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把仁同义联系起来 ,把仁义看作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其“仁”,指人心,即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仁爱之心;其“义”,指正路,“义,人之正路也”。
匿名回答于2021-07-06 21: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