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康德元年是哪年?

康德是“九一八事变”后建立的伪满洲国的年号。1934年3月1日,被废多年的前清末代皇帝爱新觉-溥仪在长春由日本扶持称帝,年号康德。1934年为康德元年,康德十四年是1945年。

匿名回答于2019-09-28 22:29:17


是1934年

康德是爱新觉罗·溥仪在“伪满洲国”的”年号“,时间为1934年—1945年中华民国期间,康德元年即1934年。


1934年3月1日的清晨,在新京(长春)南郊杏花村顺天广场的北侧,用土筑起高7尺、顶上直径27尺的三级祭天“天坛”。傀儡皇帝溥仪穿着龙袍行了告天即位的郊祭大仪。

匿名回答于2021-12-08 00:28:13


是1934年。

康德是爱新觉罗·溥仪在“伪满洲国”的”年号“,时间为1934年—1945年中华民国期间,康德元年即1934年。

民国二十三年(康德元年、1934年)3月1日,溥仪在“新京”南郊杏花村举行登基典礼,改国号“满洲国”为“大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元“康德”。还兼任伪“满洲帝国”陆海空军大元帅、“满洲帝国”协和会名誉总裁。

日本关东军司令官率日本200多名官员出席仪式, 并与出任“满洲帝国”总理大臣的郑孝胥换文,表示当场予以承认。溥仪作为当时亚洲一个政治人物两次登上《时代》周刊,特别是该周刊有关“解决远东危机的四个人”的画像中。

扩展资料:

九一八事变之后,溥仪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九月与日本签订了《日满议定书》,成立伪满洲国,自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的两年间溥仪在满洲国执政。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在日伪军的扶植下改国号为“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年号为“康德”。三月一日登基。“康德”是康熙和清德宗光绪的缩称,意在纪念,并寄托了祗承清朝基业之愿。溥仪兼任伪“满洲帝国”陆海空军大元帅、伪“满洲帝国”协和会名誉总裁。

满洲国成立后,根据事先的安排,溥仪同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日满议定书》,使得日本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全面控制了满洲国。关东军为了对外保持“满洲国”的“国家”样子,在“形式”和“礼仪”上也较为注意维护溥仪的“皇帝”尊严。安排溥仪外出巡幸。

伪满14年间,溥仪曾到过奉天、吉林、哈尔滨、大连、旅顺、鞍山、本溪湖、安东、间岛、牡丹江、齐齐哈尔、佳木斯、锦州、阜新、葫芦岛、札兰屯、王爷庙、海拉尔等地。让溥仪以“满洲国”大元帅的身份参加“大典观兵”和“大典观舰”等军事检阅活动。

但“满洲国” 的一切行政大事,溥仪既没有决定权,也没有否决权。

匿名回答于2022-07-01 09:34:19


康德元年”四个字。康德元年即1935年,康德元年是哪年?

匿名回答于2022-07-07 00:33:06


康德元年是1934年。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1967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辛亥革命以后,宣布退位。

抗战时由于充当日本扶持的伪满洲国傀儡“皇帝”,被定为战犯,后被刘少奇特赦,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普通公民,1967年在北京驾崩。其为清朝君主在位时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1909年-1911年,1917年)。其在伪满洲国“皇帝”位时“年号”为“康德”(1934年-1945年)。

匿名回答于2021-11-03 06:28:32


是公元1934年。

康德是爱新觉罗·溥仪在“伪满洲国”所使用的年号,时间为1934年—1945年中华民国期间。

伪满洲国(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地区后,所扶植的一个傀儡伪政权。因国民政府和中共及国际社会对“满洲国”政权不予承认,故被称作“伪满洲国”或“伪满”。

匿名回答于2022-07-08 00:39:32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