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应该不是首文学或艺术价值较高的诗,历史已经证明了。
此诗太多用典,太少原创,这应该是价值不高的原因之一吧。
一似梦瑶台,心知玉女来。
梦瑶台,不是鲜事,李白有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玉女,美丽的女子,古诗中美丽的女子往往有象征意义,是理想、美好的化身。题主应该已经上高中了吧,苏轼《赤壁赋》"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是指自己的政治理想。
结合可知,诗人有着崇高的理想,但仕可能苦闷。
笙歌人杳渺,花影月徘徊。
笙歌声渐远,人也缓缓离去,只留下孤独的诗人,看花赏月,此句用典,李白《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暂伴月将影"。由此显示出诗人的孤独寂寞,佐证以上仕途不顺推断。
笑我闲三径,思君赋七哀。
又是用典,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曹植《七哀》。陶渊明自不必说,仕途不利,寄情山水。曹植的七哀却要说说。七哀原是怨妇诗,曹植则借闺妇之怨抒发内心的苦闷,人有七情,七情全绝而唯留一哀,故为七哀。
流觞与红叶,诗酒不胜杯。
总觉得该是"诗酒不胜怀",通篇压ai韵,"杯"怎么读都不顺啊!但查了几番,都是"杯",可能是古音吧。
此句愈显隐逸之志,但大凡隐逸,皆有无奈,皆有自我安慰之嫌。
由于不知道年代,不能确定是否先于元朝,但让我想起了马致远"煮酒烧红叶"一句。
匿名回答于2019-10-01 09:5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