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品级上讲,大学士都一样,均为正一品,实际地位会有些许差别。
殿为宫殿,是帝王处理朝政或宴居的建筑物,给人强烈的精神感染,突现王权的尊严,比较正规,地位比“阁”大。
“阁”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架空的小楼房, 供远眺、游憩、藏书等之用,后来成为官员给皇帝陪读、办公的地方。
大学士最早出现在唐中宗李显时,原为协助皇帝批阅奏章,起草诏书等。《春明退朝录》卷上载:“唐制,宰相四人,首相为太清宫使,次三相皆带馆职,弘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集贤殿大学士,以此为次序”。
公元708年唐中宗设置修文馆大学士。
743年唐玄宗设置崇贤馆大学士,由宰相兼领。
757年唐肃宗设置集贤院大学士,元和年间后,皆由宰相兼领。
五代后梁曾置金銮殿大学士。
宋初,沿唐制,宰相分兼昭文馆、集贤殿大学士,其后又置观文殿、崇政殿大学士。
1382年朱元璋设殿阁大学士,《明史·职官一》载:“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
明成祖始开内阁于文渊阁,选翰林官解缙、胡广、杨荣等入职文渊阁,渐升为大学士,品阶正五品。大学士中居首者,号称首辅。
清朝沿用明代内阁制,但内阁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限制。康熙时决策多由南书房作出。雍正时设“军机处”,诏令多由军机处发出。
大学士的名称前要改加殿、阁衔,数目为六人。
最初明朝大学士共四殿两阁:中极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清朝称“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乾隆年间改“中和殿大学士”为“体仁阁大学士”,成为“三殿三阁”。
明清大学士的尊贵程度依次为: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后来变成: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
匿名回答于2022-06-28 17: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