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吏部尚书是几品?

吏部尚书在唐宋是正三品,明代是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

匿名回答于2019-04-07 07:34:32


吏部尚书在唐宋是正三品,明代是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级长官,相当于今日的铨叙、人事部长,雅称大冢宰。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是吏部的最高长官,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

尚书令,始于秦,西汉沿置,本为少府的属官,掌文书及群臣章奏。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汉成帝改用士人。

东汉政务归尚书,尚书令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魏晋以后,事实上即为宰相之任。唐初因太宗为皇子时曾任其职,故后不复置,故唐代尚书省长官仅为左右仆射。

宋代为使相兼官,班次在太师上,非实职。明朝废除。

匿名回答于2022-07-11 03:44:32


正三品。

明朝洪武元年,朱元璋继承元朝旧制,设吏、户、兵、礼、刑、工六部,其中吏部为六部之首。六部内有尚书、侍郎、员外郎等各级别官职,其中尚书为正三品,级别最高。

匿名回答于2022-07-11 03:59:14


     一品到三品。

    吏部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首次出现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的魏国司马师执政时,任命山涛为尚书吏部郎。

    公元280年司马炎西晋建立后,改名为吏部尚书,主要负责低级官员的选拔。

   十六国至南北朝时,吏部尚书的权利逐渐变大,至隋朝时,成为六部尚书之一,后世也开始沿袭这个制度。因朝代不同,品级大小在一品与三品之间浮动。

    吏部尚书掌管着官员资料以及人事任免权,影响着很多官员的仕途,因其重要性成为六部尚书之首。

匿名回答于2022-07-11 04:00:07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