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回答于2019-05-14 23:25:12
汉朝的时候,如果你是世家子弟,那么你可以直接做郎,就是皇帝的近卫官。郎官不大,也就皇帝出巡的时候打打旗子,不出巡的时候站站岗。但因为离皇帝比较近,那天皇帝心血来潮和你聊两句,你可能马上就飞黄腾达了。所以这是条发达的终南捷径。当然,不光是高官显贵子弟可以自动升级做郎,普通人,只要身家清白,交的钱足够多,也可以买一个郎来当。
后来,皇帝身边的人越来越多,又因为是服侍皇帝的,也被称为侍中。
再后来,就有了侍郎这么个官衔。
侍郎可就多了,比如《三国演义》中就有黄门侍郎这么多官儿。
再后来隋唐的时候,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这三省的长官都被认为是丞相。其中中书省的领导有一个被称为“中书侍郎”的,虽然不是中书省的大Boss,但也被当成丞相。
尚书省的领导是尚书令、左右仆射,他们是丞相。在他们之下是六部,兵部、户部什么的,这些部的长官是尚书,但他们是丞相的僚属,所以没有丞相的官大。
因为中书侍郎和尚书令、左右仆射等是同等级的,那么尚书当然没有这样的侍郎官大了。
后来的明清时期,六部的尚书是最高长官,副手是六部侍郎,而中书侍郎已经没有了。这个时候,侍郎当然没有尚书官大了。
匿名回答于2019-01-19 21: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