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教育始于春秋时代的私学。汉代五经博士的设立和官学教育,进一步从制度上保证了德性教育的延续。而隋唐以降施行的科举制打破了门阀士族对政治与教育的垄断,寒门士子亦有资格跻身于官僚队伍。
这一改变不仅是王朝统治基础的扩大问题,更是国家与社会之间再次同构。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与明代东林书院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即是对科举时代士人精神领域中家国同构意识的真实表达。
在制度设计中,科举所选之士为认同儒家仁德观念并以天下为己任者,躬行儒家教化。在这一过程中,德治既依托于文化、教育制度,同时也内置于政治领域,政治伦理化与伦理政治化由此相向发生。
匿名回答于2021-08-18 17:56:20
“家国天下”意识是现代中国伦理的重要维度,它既连接传统的修齐治平,也连接社会、民族国家问题。
匿名回答于2021-08-18 18: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