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底或多或少,都应该留存着一些自己不愿承认或者不愿面对的一些事物,如果有一天,忽然间,这些东西被触碰,被打破,我们就会愤怒、会伤心、会觉得丢面、会马上沉默而心中波澜壮阔……总而言之,你会在内心中产生一种「不适感」。

为了消除这样的「不适感」,伪装似乎成为了一种最为高效的手段。现实生活之中,这种现象,其实也极度普遍。
为了适应环境,变得世故与精明,变得合群而妥协,其实内心之中的自己,自有自己的观念与想法;对别人夸赞或指责的话看似毫不在乎,其实在内心之中,已经接受或者反思;对喜欢的人,会受困于那些不稳定的因素,而伪装出一副「不喜欢你」的样子……

电影之中的女主,便是这样的一个人。她会以「驾驶汽车,四处游荡,让男士搭上顺风车」伪装自己的本来面目,对「那些惊艳她样貌的男人,施以诱惑」,从而达到「某些目的」。
可是,也正如那些总会因为「某些事情伪装自己」的我们一样,有时候,我们也愿意回到本真的样子,愿意在某个人面前,承认自己脆弱,也希望在独处的时间,活出真我。更重要的,当面对原本糟糕的日子时,决定改变,并在通往改变的路上,前行着。

女主便是这样,当电影发展到一半,她开始做一些看起来正常却又不正常的「举动」,比如去吃一块蛋糕。
比如和一个很好的人去谈一场恋爱。

其实说到这里,大家就应该知道,斯嘉丽·约翰逊饰演的角色,其实并非一个「正常的人类」,而是一个拥有「人类皮囊」的「怪物」。
这样一个「怪物」,其实又更相近于我们内心之中的那个「怪物」,或许是一件我们不愿意承认的「缺陷」;或许是一个我们不愿意面对的「事情」,曾经我们在处理这件的时候,非常错误;或许是一个我们不愿意再回顾的「伤害」,对自己曾经的投入感到后悔……

在女主开始尝试吃下人类的蛋糕后,她呕吐了出来;在已经尝试将自己看作「人类」,而与真实人类情到浓处时,却发现自己还缺少人类该有的「体征」……所有的事实,都在告诉观众一个绝望的信息——我本来就是个「怪物」,无论如何改变都回不到过去——也似乎揭示者我们所必须面对的现实。
缺陷已然存在、做错的确实错了,发生的已经发生……

可是,电影绝望的本身,也在昭示着另一个真相——当你是「怪物」本身的时候,「怪物」与世界的格格不入,必然产生。而当你敢丢弃「怪物」本身时,你便是一个真正的正常人。
所以,缺陷已然存在,你又何必在乎呢?做错的确实错了,我们又何以陷入往事不能自拔呢?发生的已经发生,我们何苦在去追忆呢?心灵改变的弹性,永远大于那些我们无法左右的现实,我们得知道,我们不是电影顺产的「怪物」,上帝原本把我打造的,是一个个活脱脱的「人类」。

电影最后,女主被一把火燃烧,撤离死亡在了这个世界,其实,这又何尝不能让我们解读出另一个道理:彻底断绝不够开心的过去
匿名回答于2021-08-04 01:02:07
匿名回答于2021-10-05 08: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