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苏轼同年进士有几个
宋代彭百川笔记《太平治迹统类》卷二八《祖宗科举取人·仁宗》载:“嘉祐二年三月丁亥赐进士章衡等二百六十三人及第,一百二十六人同出身。是岁,进士与殿试者,始皆不落。章衡,窦卞,郑雍,吕惠卿,蒋之奇,苏轼,曾巩(原误书肇),朱光庭,曾布,宋希(烝民按:当为“林希”之误),史元道(烝民按:疑为误载),王韶,梁焘,苏惟贤,苏辙,刘元瑜”。
现做梳理如下:
《宋会要·选举》 载:
“(正月六日癸未)以翰林学士欧阳修权知贡举,翰林学士王珪、龙图阁直学士梅挚、知制诰韩绛、集贤殿修撰范镇并权同知贡举。天章阁侍讲卢士宗、集贤校理张师中封印卷首,馆阁校勘张洞、王俨充覆考官,梅尧臣、张子谅、张唐民、董参、吴秉、鲜于烍充点检试卷,张师颜、刘坦、李昌言、孙固、崔台符充诸科考试官”。
也就是说主考就是欧阳修领衔,包括王珪、韩绛、梅尧臣在内的“全明星”阵容。
该科中进士的名人有:
【章衡】
【窦卞】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县人。嘉祐二年中进士乙科。六年,以渑池县主簿应贤良方正制科,入第三等,迁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历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出知杭州、疑州、永州等。累迁礼部尚书兼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卒谥文忠。
【程颢】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河南府洛阳县人。嘉祐二年登进士第,初授京兆府鄠县主簿。终宗正寺丞。
【张载】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凤翔府郿县人,或谓京兆府长安人。嘉祐二年登进士第,初授祁州司法参军。终同知太常礼院。谥曰明公。
【曾巩】字子固,学者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县人。易占子。嘉祐二年登进士第,初授太平州司法参军。历直龙图阁、知福州,终试中书舍人。追谥文定。
【曾布】字子宣。建昌军南丰县人。易占子,巩弟。嘉祐二年登进士第。历知制浩,翰林学士,知枢密院事。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宰相)。卒谥文肃。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号颖滨遗老。眉州眉山县人。轼弟。嘉祐二年登进士第,初授商州军事推官。再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制科,入等。历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累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副相)。卒谥文定。
【吕惠卿】(王安石变法中二号人物)字吉甫。泉州晋江县人。嘉祐二年中进士甲科,初授真州节度推官。历翰林学士。王安石力荐,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仕至观文殿学士、光禄大夫。
【王韶】字子纯。江州德安县人。嘉祐二年登进士第,初授新安主簿、建昌军司理参军。熙宁中,累拜观文殿学士、礼部侍郎,迁枢密副使。罢知洪州。卒谥襄敏。
【郑雍】字公肃。拱州襄邑县人。嘉祐二年中进士第四名,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充州观察推官。历中书舍人,权给事中。累拜中大夫、尚书左丞(副相)。终知成都府。
【邓戒】南雄州始兴县人。辟兄。嘉祐二年兄弟联袂同登进士第。仕至户部尚书。
【蒋之奇】字颖叔。常州宜兴县人。楷父。嘉祐二年登进士第。再举贤良方正。历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同知枢密院事。除观文殿学士、知杭州。由正议大夫降中大夫,卒。
【杨汲】字潜古。泉州晋江县人。嘉祐二年登进士第,授赵州司法参军。历知庐、黄、徐、襄、越诸州,终户部侍郎。
可以参考:苏轼《缴词头奏状·吴荀》:“如惠卿 ( 吕惠卿 )、汲(杨汲),穷奸极恶,不待臣言而知。”。
【林希】字子中,号醒老。福州候官县(一作福清县)人。概子。嘉祐二年,别头省试第一人,登进士第三甲,初授泾县主簿。历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哲宗朝,累迁同知枢密院事。终端明殿学士、知舒州。谥文节。
【朱光庭】字公掞。河南府偃师县人。景子。嘉祐二年登进士第,初授万年县主簿。终集贤院学士、知潞州。
【刘元瑜】字君玉。河南府人。嘉祐二年登进士第,初授舞阳县主簿。历知潭、桂、邓、随、信、襄州。终左谏议大夫、知青州。
【刘庠】(王安石变法著名反对者)字希道。徐州彭城县人。嘉祐二年登进士第。终枢密直学士、朝议大夫、充泾原路经略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兼知渭州。
匿名回答于2021-02-12 07:05:44
苏东坡科举不是第一名
962年前的那场科考(嘉祐二年),是两宋最有名的一场科考了。
那一年的主考官是欧阳修和梅尧臣,两位都是文坛巨匠。那一年的考生中有五位后来大名鼎鼎的人物:苏轼、苏辙、曾巩、程颢、张载,前三位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后两位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
这儿,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苏轼被欧阳修错判。
当年欧阳修看了苏轼的卷子,惊为天人,但又觉得这可能是爱徒曾巩的,为避嫌,没把第一的名次给苏轼。
后来事情真相大白,为了这事,欧阳修专门向苏轼道歉。
不过,欧阳修评卷的是会试,所以虽然苏轼没拿到第一,但后来他与其它才子一起都进入了殿试。
殿试,就是皇帝亲自考查,第一名被称为“状元”。
匿名回答于2021-12-03 09:28:32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胡宗愈宋代常人人。曾为进士甲科,官至礼部尚书,后为吏部。擅长书法,曾经常新刻印汉石经于锦官西楼。著《宋史本传、金石文字记》。
匿名回答于2021-10-08 17:50:22
据史书记载,这一届考生中任宰相者9人,《宋史》有传者达24人,其对后世的影响,横跨了文学、思想、政治乃至军事多个领域。号称最牛的科举一一千年科考第一榜。
匿名回答于2021-12-14 0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