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经济增长速度处在换档期,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换为中、高速增长;
第二个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短期内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可能有些痛苦;
第三个是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尤其是2008、2009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曾经实施 的宏观政策刺激的效果需要消化。
匿名回答于2019-08-21 23:50:02
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速度到质量的变化意味着今后经济工作的主旋律不再是速度,而是质量,从速度转向质量是一种理念的创新,也是思想的解放;从增长到发展的变化意味着今后不仅要重视量的增长,还要重视结构的优化。
匿名回答于2022-09-11 00:45:46
在过度期内,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也许会有所下降,但是度过这一段艰难的时间之后,中国的经济会真正的腾飞起来
匿名回答于2022-09-11 00:53:29
1.中国的最基本国情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中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
匿名回答于2022-09-11 01:48:08
这些年来,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过程中,我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过程中,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体现了民生导向;促进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增加了就业机会;不断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文化生活和医疗卫生,以补齐民生短板,这些都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
匿名回答于2022-09-11 02:20:35
1992年邓爷爷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统一了全党关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方面的认识,明确了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匿名回答于2022-09-11 02:20:39
匿名回答于2022-09-11 02:22:25
第一阶段,恢复发展时期的经济(1949~1957年)。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运用政治魄力和政治智慧,仅用三年的时间就奇迹般地在战争废墟上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在此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一五”时期开展了以“156项工程”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建设,为我国基础工业体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大大缩短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距离。
2.
第二阶段,动荡发展时期的经济(1958~1978年)。 1958~1966年,是全面进行经济建设的时期,是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时期,前几年是失误,后几年纠正和弥补失误
匿名回答于2022-09-11 02: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