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黄埔一期为什么那么出名?

因为黄埔一期名将辈出,主要有:徐向前、陈赓、胡宗南、杜聿明、关麟征、郑洞国、陈明仁、宋希濂、李默庵、李仙洲,黄维、桂永清,范汉杰,俞济时、孙元良、周士第、余程万、侯镜如等。

匿名回答于2021-03-06 22:30:33


黄埔一期入校生499人,加上后编入一期的湘军讲武堂保送生158人、四川保送生20多名,共约700人,成功毕业的645人。由于这些毕业生全部被编入党军教导团和后来的党军第一师,投入征东和讨伐刘、杨之战。在这些残酷的战斗中,许多一期生以普通士兵或低级军官、士官身份战死。直到北伐前夕国民革命军扩编为8个军,一期生才相继走上部队(团)长官岗位。

究其原因,一期生后台硬,政治可靠,上位早,这些是”加分因素“,但他们的遴选过程比较草率,入校后学校初创,教学不规律、不正常,又几次中断学习成建制出征,因此在战术素养等方面反倒未必强过教学秩序趋于正常、学校处于极盛期的三、四、六期(五期情况比较特殊),这些是”减分因素“,两相对冲,几家欢乐几家愁就不可避免。

必须指出的是,黄埔军校是特定时期孙、蒋和共方为学习苏联、争取早日建立起完全由党(哪个党再说)控制的军队和军官团,而匆匆开办的、具有速成性质的初级军校,不论教学条件、内容或毕业生素质,在当时中国国内军校中都远不是最好的,不能望保定军校项背,恐怕也远不及云南讲武堂和东北讲武堂,其毕业生后来成为中国现代军事史上的风云人物,在许多军事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很大程度上和其恰处于国共两党冲突漩涡中心,更受倚重且有更多更充分表现机会有关。

匿名回答于2021-05-21 03:30:41


1924年,为培养革命军骨干,孙中山决定在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兴办一所军校,这所军校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由于位于广州黄埔区,因此也被称为黄埔军校。

1924年5月,黄埔军校正式招生,由于此时中国多数地方均处于军阀统治之下,国共双方采取了秘密招生的方式,但仍有大批有志青年纷纷报考。在1200名考生中,正式录取了350名学生,另外还有120名备取。

第一批学生的学期为半年,都是步兵科,组成了四个学员队,由于后期湘军讲武堂的158人和四川的21人都归入了第一期,因此黄埔一期毕业生实际为635人。

就是在这仅仅635人中,只要能够活到解放战争期间,几乎人人都成为了将军。人才比例之高,令人咋舌。将星如云的第一期,不但将军数量高,质量也极其出色。

出身于黄埔一期的,仅我们熟知的名将就有:开国元帅徐向前,开国大将陈赓,牺牲于抗日战场的左权将军,国民党西北王胡宗南,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关麟征,还有其他诸如杜聿明、陈明仁、宋希濂、郑洞国、李仙洲、李默庵、贺衷寒、许继慎、黄维、王尔琢、范汉杰、桂永清、宣侠父、俞济时、周士第、孙元良、刘戡等等,

匿名回答于2021-05-21 08:31:17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