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杜甫被世人称为什么?

杜甫被尊为“诗圣”!

杜甫的作品成就,是一个巅峰。

杜诗完善了多种诗歌体式。杜甫诗众体兼长,几乎每一种体式都有名篇,并且由于他的运用和创造性的努力,使各种诗体在他的创作中部有所发展,如乐府诗由过去多用古题写古事发展为“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如《兵车行》、《悲陈陶》)。五、七言古诗由过去的篇幅较短发展为长篇巨制(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五、七律是杜甫运用最多、成就最高的诗体(杜诗五律六百三十多首,七律一百五十余首),无论写景、抒情,感时、怀古都写得格律精严,对仗工稳,音调和谐,意境沉雄,使律诗得到长足的发展。

杜甫的诗,贴近所处时代的现实,举凡自身的生活,百姓的生活,包括时代的一些真实情况,都能真实反应,这为后世研究那个时代,提供了大量具体的佐证。

并且,在这个创作过程中,抒发出忧国忧民的情感。具有高尚的诗人情怀。

杜甫的成就,几言难以述尽!但毫无疑问,纵观研究杜甫的作品,包括他的生平可知,他是一位伟大的具有爱国爱民忧国忧民高尚情怀的现实主义诗人!


匿名回答于2019-07-03 20:50:18


杜甫是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和诗史。诗圣是从杜甫诗歌中所体现出的悲天悯人的思想来说的,杜甫一生穷困潦倒流落江湖,几乎没有过几天快乐的日子,但是不不仅关心自己,关心自己的妻子儿女,他把更深沉的爱,投向国家,投向在兵灾连接的时代,人民和民族的命运,就像是儒家的圣人一样,觉得天下有一个人挨饿,那他觉得自己也在挨饿,有一个人掉进水里,好像自己也掉进水里一样。

诗史,是从杜甫诗歌中的内容来说的。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瞄准现实,一方面表现自己的流落江湖的事实,另一方面,更多地描写了从盛唐开始,到安史之乱中,人民生灵涂炭流离失所的悲惨事实,是那个时代忠实的记录者。

我们先来说说诗圣。诗圣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看。第一个维度是说,杜甫的诗歌的造诣,早已经脱凡入圣了,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我们来看被称为古今七律第一的一首诗: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悲秋,不是说看见秋天就有秋士悲的情绪,而是加入了自己的一生的悲凉。这首诗从格律到内容,都已经达到了化境。所以这首诗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说诗圣的第二个纬度,是说他的悲天悯人的境界。我们知道,所谓的圣人,是儒家的概念。按照孔子和孟子的说法,圣人不仅要有高尚的个人道德,还要心怀天下,为天下做出巨大的贡献。而杜甫就是这样的人。他自己吃不饱,要想着天下的百姓。

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的理想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这就让他从年轻时候,就怀有一种为天下苍生的志愿。“杜甫的草堂被风吹掉了,下大雨屋子漏雨,孩子饿的大哭,但是杜甫还想到天下还有和自己一样的困苦的人,他希望以后自己有了钱,造好多房子,能够让天下的百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我们再来说说,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史。所谓的史,就是忠实记载社会时代的变化,忠实地反映老百姓的悲欢离合,他不是客观地反映,还要是带着对时代的敏感的观察,和对民众深厚的感情。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看到百姓在战乱中的流离失所,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也就是说,杜甫所写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悲欢和离合,而是将目光,深情地投射到社会和人生的广阔时空,反映社会的深刻变化。

所以说,杜甫的诗歌,有儒家圣人的悲天悯人,有司马迁那样的忠实于历史的精神。所以,被称为诗圣和诗史。

匿名回答于2019-07-04 19:23:46


杜甫是唐代中期的著名诗人,和李白齐名,他一生忧国忧民,穷困潦倒,生活在社会底层,大部分作品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李白称为诗仙,杜甫称为诗圣。他的诗对仗工整,韵律严格,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我国诗苑里一颗不可多得的艺术奇葩。

匿名回答于2019-07-03 16:38:55


杜甫历史上被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驾,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境界和成就。

杜甫之所以被称为“诗圣”,与他巨大的诗歌创作成就密不可分。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诗人。杜甫继承了《诗经》和汉乐府的传统,同时也批判地吸收了六朝以来诗歌在音韵格律、遣词造句等方面的艺术技巧,将现实主义诗歌推向高潮。更重要的是,他的许多“即事名篇”新乐府诗,直接开导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为诗歌反映现实开辟了一条方便的道路。

匿名回答于2019-07-03 16:59:21


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与同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合称李杜,其实李杜有大李杜和小李杜之分,小李杜是晚唐时间的李商隐和杜牧。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读他的诗犹如读唐朝的历史。“三吏”“三别”就是典型的代表诗作。

匿名回答于2019-07-03 19:33:45


杜甫,唐朝时期的杰出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我们知道李白被大家称为诗仙,杜甫呢,也被我们尊称为了“诗圣”。

为什么会称杜甫“诗圣”呢?从小我们就学习杜甫的诗歌,留下了很多绝妙诗歌。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是极高的。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在作品当中流露出的心怀苍生的情操。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沉稳朴素是他的诗歌独有的风格魅力。在他的作品中能体现出唐朝的社会风貌,以及盛衰过程。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政治倾向。

杜甫的作品总的来说可以用“抑扬顿挫”这个词来涵盖他的诗风,他的文字以及用词都是简朴易懂通俗而又十分写实的。

综合以上就是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的由来。







匿名回答于2019-07-03 20:24:30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

人是无法选择时代的!正像你无法选择自己的母亲一样!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遭遇过安史之乱,目睹唐高层的黑暗和腐朽,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代表作《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篇,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杜甫被世人称为‘’诗圣‘’。

历代文豪都对杜甫了作非常高的评价。

北宋司马光: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续诗话》)

南宋陆游:文章垂世自一事,忠义凛凛令人思。(《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

现代诗人[美]肯尼斯·雷克斯罗斯:我的诗歌毫无疑问地主要受到杜甫的影响。我认为他是有史以来在史诗和戏剧以外的领域里最伟大的诗人,在某些方面他甚至超过了莎士比亚和荷马,至少他更加自然和亲切。《中华五千年文学家评传》

匿名回答于2019-07-04 19:42:42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