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公共关系八大原则?

公关关系的基本原则:

公共关系是一门学科,任何组织在策划和实施公共关系活动时,必须遵循共同的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一)坚持真实性原则的意义。

真实性原则是指组织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时,必须建立在组织良好行为和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向公众如实传递有关组织的信息,同时向组织决策者如实传递有关公众的信息。

公共关系是建立信誉、塑造形象的艺术,但它又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或宣传的技术,而是以事实为依据的科学。公共关系不能“制造”,只能“塑造”良好的形象,这种塑造所用的材料就是事实。所以说,真实是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对公共关系人员的根本的道德要求,是公共关系的生命。隐瞒、歪曲、推诿是公共关系的大敌,坦诚、亲切、负责的态度是公共关系成功的要决。

(二)违反真实性原则的危害。

宣传的真实性,这是公共关系的生命。在公共关系发展史上,巴纳姆愚弄公众的报刊活动是一种很不光彩的活动。巴纳姆是作为反面典型而载入公共关系史册的。艾维李是第一个提出说真话的人,他认为一个组织要获得好的声誉,必须把真实情况告诉公众,即使真情暴露,对组织不利,也不能掩饰,而应调整组织的行为,公共关系是同说真话联系在一起的。以艾维李提出说真话起,公共关系才真正成为一种科学和艺术。

(三)如何坚持真实性原则。

坚持对外宣传的实事求是原则,要求在宣传中既做到真实、客观,又要全面、公正。不全面的宣传,也是一种不真实,全面就是既报喜也报忧。

真实性的宣传,还有个特别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当企业有过失时,要敢于承认缺点和不足,这是一个企业自信心的表现,也是取得公众谅解的基础。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有些企业不愿老实承认错误,而是企图把过失掩盖起来,或找借口推托,或是隐瞒真象以图蒙混,这种方法实际上是最愚蠢的。

千金买名,万金买誉,利润可创,信誉难得。企业要自尊自爱,遵循真实性的原则去赢得良好的声誉。企业公共关系一定要明这个道理并刻意追求。在优质产品和优良服务的基础上,辅以实事求是的公共关系,让人感到名实相符企业的信誉就很快树立起来。

二、平等互惠原则。

(一)平等互惠原则的意义。

社会组织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中,要注意信守平等互惠原则。平等互惠原则是指公关活动要兼顾组织与公众的双方利益,在平等的地位上使双方互利互惠。

平等互利,就是既讲“利己”,又讲“利他”。公共关系并不是一味地讲“利他”,也要讲“利己”(局部利益)但“利己”不是利己主义。公共关系是在不违反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让别人先得益,最后对自己也有利。

(二)公众利益放在首位。

平等互惠原则不能片面地理解为简单对等的原则,平等互惠原则的基点,就是要把公众利益作为首要因素来考虑,把能否满足公众利益作为衡量公关效果的重要尺度。任何组织都要对公众与社会负责。对公众负责,即对由组织行为引起的特殊社会群体负责;对社会负责,就是要为解决人们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而分担责任。

这就要组织把自身的运行建立在满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关心由组织行为引起的问题以及由此设计的公众利益。满足公众利益和要求,关心社会问题,有时会牺牲组织的眼前利益,但从长远看,这是对组织生存环境的维护,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的公关投资。

三、整体一致原则。

(一)整体一致原则的意义。

整体一致原则是指社会组织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时,要站在“社会”的高度,对由活动可能产生的对社会经济效益、社会生态效益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等几方面的影响综合起来统一考虑,使诸方面均符合公众的长期利益和根本利益。这种力求使诸因素效益一致的思想和作法我们称其为整体一致原则。

在社会文明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认识到坚持社会整体效益的重要性,主动贯彻整体一致思想,严格按整体一致原则办事,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整体一致原则包含的内容。

1.社会经济效益。

一个社会组织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很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并得到社会的信赖和支持。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为了确保其获得合理的利润就必须为社会提供产品与服务。没有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企业就不应该也不可能取得利润。没有取得利润,企业就不能继续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甚至连自身的生存也受到威胁。

所以,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迫求利润,讲求经济效益。既要讲自身的经济效益,更要讲社会经济效益。为此企业必须做到出色地完成任务,包括既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任务,同时为国家提供资金积累。完成这两项任务就是为整体效益做贡献。

就商业企业来说,为顾客提供品种齐全、质量优良的商品,这在多数企业都能做到,但在对顾客的服务方面,各企业之间的层次都不尽一致,有些商店服务项目多,急顾客之所急,除了传统的送货上门,登门维修以外,不断增加新的便民利民服务项目,深受顾客好评;而有些商店服务上没有创新,甚至连起码的柜台服务和售后服务都做不好,消费者投诉率居高不下。这就反映了不同企业之间在坚持整体一致原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2.社会生态效益。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与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企业的良性运行离不开周围的良好环境。但企业在经营中如果不注意,就可能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如有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强烈噪音影响附近居民生活,有的商业企业为了招徕顾客把音箱放到店门口,每天不停地大声播放音乐或叫卖呼喊声,这些都属于环境污染,至于由于某些生产企业排放的废气或粉尘,使周围居民深受其害的事例更是时有发生,这既污染了环境,也破坏了生态平衡。所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既要追求经济效益,又要充分考虑社会生态效益。

3.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实体,而且还是个社会成员。它不仅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而且还以它的经营作风、产品设计装潢、职工的精神面貌等对社会精神文明生产促进或者削弱甚至破坏的作用。所以企业的整体效益还要包括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具体地说,企业生产什么产品、不生产什么产品,不仅要看能否给企业带来利润,而且要看是否有利于人民身心健康。

四、全员公关原则。

(一)全员公关原则的意义。

全员公关原则是指一个组织公关工作的开展,不仅要依靠专职公关机构和公关人员的不懈努力,而且有赖于组织由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配合,要求组织的全体成员都注意树立公共关系观念,都要关注并参与公共关系工作,都要为公共关系工作做出贡献。

1.只有全员公关,才能建立和维持组织的良好的公关状态。

2.对组织负责和对公众负责这是每个员工的神圣职责。

3.全员公关原则的确立,也是由我国组织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二)贯彻全员公关原则的具体要求。

1.全员公关必须体现在组织最高领导层的行为上在公关中流传着一句话:“公共关系的动力来自上层”。公关要获得真正动力和效果,必须得到最高领导层的支持。因为公关活动作为一种管理活动,渗透于组织工作的各个环节,必须从全局和战略角度加以协调管理。没有领导层的关心和支持,公关活动就难以成功。

2.全员公关必须依靠全体组织成员的配合建树组织形象,依靠全体员工的工作和努力。全体员工的工作都必须与公关工作相结合,团结协作,自觉代表组织向外界传播宣传组织形象,并注意收集有关本组织的信息,提供给公关部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关心、支持、配合公关工作。实践证明公关工作得到广大员工的支持就获得最可靠的保证,失去广大员工的支持就失去了生命力。

3.全员公关要求组织的公关工作具有整体协调性要使组织全体成员形成合力推动公关工作,就必须使公关工作本身具有整体协调性。要用系统的观点来安排组织的公关活动,把公关作为一个系统,尽可能地提高公关系统的功能,既要改善单个要素,更要改善整个公关系统的结构,以产生整体效应。

4.全员公关要求在组织内部形成浓厚的公共关系观念要使组织的全体成员懂得组织形象是组织的无形资产,良好的组织形象能使一个组织的资产增值,恶劣的组织形象会导致一个组织有形资产的贬值。在组织内部培植浓厚的公共关系观念是全员公关的基础。

匿名回答于2021-06-13 23:17:32


(一)真实信用原则


一切公共关系活动的成败都要以真实信用为基础,它是公共关系总原则的核心。真实与信用是并存的,没有真实就没有信用。任何一个社会组织的领导集团都要把培育自身的信誉观念作为组织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唯有真诚才能长久赢得公众的合作与社会美誉。追求真实是现代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原则。尤其是现代社会,信息及传媒手段空前发达,这使得任何组织都无法长期封锁消息、掌握消息,以隐瞒真相,哄骗公众。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说“你可以在某一时刻哄骗全部人,也可以在全部时刻哄骗某些人,但你肯定不

能在全部时刻哄骗全部人。”真相总会被人知道。因此公共关系强调真实原则,要求公共关系人员实事求是地向公众供

应真实信息,以取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该原则内容特别丰富,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面。(1)向公众说真话。这一点是公共关系活动首先必需遵守的原则。一个组织说一次谎话可能不会被公众抓住,一

个虚假的广告宣传也可能会为组织带来临时的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我们须知: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公众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新闻媒介社会监督作用日益加强的今日,想长久隐瞒事件的真相是不可能的。

(2)用行动来证明。在对公共关系的特征进行描述的时候,有人说:“公共关就是少说多做”,还有人说:“公共关系是

90%靠自己做得对,10%靠宣传。”这些说法都是在说明一个道理,即公共关系的好坏,主要通过事实而不是单纯依靠宣传来证明。

 

 

(二)公平互利原则

 

社会组织生存发展必需要得到公众的支持,而要想得到公众的支持就必需让公众得到利益。对于一个社会组织而言,当然应当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许多组织在这一过程中却发生了迷失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利益都是相互的,从来没有一厢情愿的利益。只有在互惠互利的状况下,才能真正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之所以有成效、之所以必要,恰恰在于它能协调双方的利益,通过公共关系,可以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这也是具备公共关系意识的组织和不具备公共关系意识的组织的最大区分。


(三)服务社会原则

 

组织是整个社会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组织的经营活动不仅给组织带来效益,同时也将对社会产生影响。社会组织要想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只有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组织要深刻地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和义务支持社会事业,提高参与社会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增加社会责任感。


(四)科学指导原则

 

组织需要了解自身所面对的环境条件,要把握组织与环境的平衡状况,要研究公众的构成和变化状况,对这些状况的了解和研究,需采取科学的调查方法,对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在量的层次上分析,才能获得其真实性。

匿名回答于2021-11-12 08:00:43


公共关系应遵循八大原则来帮助企业危机。

原则一:保证信息及时性

 危机容易引起恐惧或恐惧心理,因此确保信息的及时性,让受众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情况,是企业危机公关的关键。

原则二:保证受众的知情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众对话语权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当危机发生时,所有危机受众都有权利参与到与之切身利益相关的决策活动。企业危机公关的目的不应该是转移受众的注意力,而是告诉受众真相,让他们能够参与到危机管理的工作中来,表现出积极合作的态度。

原则三:重视受众的想法

 当危机发生时,受众所关心的不仅是危机造成的破坏或赔偿,他们更关心的是,有关各方是否在乎自己的想法,是否给予足够的关注。如果他们发现当事方不能做到这些,就很难给予当事方以信任,化解危机也就变得更加困难。

原则四:保持坦诚

 总是保持坦率的态度,面对危机不畏惧,敢于承担责任,容易获得观众的信任和理解。公共关系的首要目的也就在于此,保持坦诚,是保证公共关系有效实施的基本条件。

原则五:保证信源的一致性

 企业危机公关中最忌讳的就是所传递的信息存在不同,这样很容易误导公众和破坏危机中所建立起来的信任。如果当事人不能保证信息的一致性,那么危机管理就无从谈起。

原则六:保证与媒体的有效沟通

 媒介在企业危机公关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信息的传递者,又是危机事件发展的监督者,因此,与媒介的有效沟通直接影响着企业危机公关的进程和效果。

原则七:信息要言简意赅

 在企业危机公关过程中,受众和媒体都没有兴趣去听长篇大论,他们需要的是言简意赅的核心内容,实时掌握事件的最新动态,内容要通俗易懂,便于传播。

原则八:整体策划

 尽管企业危机公关是由一定的事件引发的,具有不确定性,但企业危机公关方案的制定,必须站在全局的角度,精心策划,才能保证其有效性。

匿名回答于2021-11-12 07:09:18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