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就是财务数据这一块,因为它比较客观,没有过多的演绎,只是单纯的量化数据,也就是说它高度符合我们说的“事实”。
可是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现在各大财经网站都会有这些数据的披露,甚至说它们做的要比年报“漂亮”的多了去了,它们有历年数据的对比,有同行业的对比,或者还有更直观的图形分析,等等。
事实上现在的各大平台他们都已经不是在单纯的披露数据了,而是在做差异化的竞争,会在数据的基础上做很多个性化服务,比如说理性仁网站,比如说问财,每个网站各有侧重点,又非常好用。
如果说在巴菲特那个年代认真“读”年报我觉得是必要的,更甚至说十年前“读”年报我都觉得理所应当,但是我们现在呢?未来呢?
既然身边有那么好的工具,就应该”据为己有“。
好了,现在最最重要的东西,被各大平台代替了。剩下的呢?
其实一份年报除了数据,剩下的东西我们都可以称为“理由”“或者“结论”而他们又是比较偏“主观”的,说的绝对一点剩下的基本都是一些描述性的语言。
比如在年报中公司董事会对经营情况的分析可以很“谦虚”也可以很“夸张”,对于公司的盈利下滑可以推卸责任,也可以承担起来反思公司的不足,这些都没有固定的规定。
所以你就看吧,每家公司的年报语言“风格”都或多或少的有些差别,也正因为如此我一直觉得,剩下的部分是比较主观的。
匿名回答于2021-09-18 07:22:28
一是收入增长。对于收入增长并不能单纯地看其数字变化,而要将其进行分解,借助公司近期的信息公告判断其增长成分中“价与量”的关系。
二是毛利率。原材料、人工成本、折旧等成本项目的上涨,都会对毛利率产生向下的拖累,这就要对公司是否正确地运用价值杠杆进行判断。如果正确运用,则相关的毛利率下降趋势属于合理预期;相反,则要考虑上市公司成本管理效力是否恰当。
三是净利润。净利润主要是由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构成,其构成比例对上市公司价值判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净利润的来源,分析贡献度的大小,判断其收入的健康程度、可持续程度等。此外,净利润的同比和环比数据也具有较大价值,结合比较将使判断更为全面客观,特别是在判断一家上市公司将会出现业绩拐点的时候,环比数据的价值会进一步凸显。
四是财务费用。首先要关注上市公司负债率的变动情况,在不考虑利率变化的因素下,着重分析该公司的财务
匿名回答于2021-09-19 05: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