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十二级分类和五级区别?

贷款质量12级分类管理方法是基于《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一种风险内部评级方法,比国内银行业普遍采用的五级分类方法更加严格和科学。


  拉面的制作过程令人叫绝———手臂粗的面团眨眼间变得千丝万缕,方觉奥妙无限。


  这般精细化的技术,如今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内银行用在其自身的资产质量评价上。面对千亿甚至万亿的银行贷款余额,他们已不再满足于信贷资产的五级分类,12级分类正悄然兴起。中国工商银行就是先行者之一。


  7月13日,工行两位新闻发言人———计划财务部总经理兼股改办公室主任潘功胜和办公室主任王珍军向记者证实,该行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非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的试点,信贷资产12级分类也已完成制度设计,将会很快推出,对表外资产进行五级分类的计划也正在实施过程中。潘功胜指出,如果这些政策均得已实施,工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将再上一个台阶。


  12级分类即将推出


  工行透露,继该行2460亿元损失类不良资产被剥离至“共管账户”、4590亿元可疑类贷款完成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的转让后,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该行的财务重组工作已完全结束。


  目前,工行账面上的不良资产合计仍有1600多亿元,包括不良信贷资产1460亿元,其中,可疑类贷款约160亿元,次级类贷款1300亿元;另有非信贷风险资产约190亿元,其中大部分是抵债资产。境内外机构不良资产率降至2.72%,不良贷款率降至4.58%,分别较年初下降11.51个百分点和14.42个百分点。


  很显然,对于不良资产并未“归零”的工行来说,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资产保全仍是一个大课题。“正在推行的信贷管理精细化变革,也是工行维持较低不良贷款率的举措之一。”王珍军表示。


  据王介绍,工行将会很快推出信贷资产的12级分类,即在目前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类的基础上再作细分。其中,正常类有四级,关注类为三级,次级和可疑类均为两级,损失类维持一级不变。目前,工行信贷管理部门已建立有关规章制度,12级分类验证工作也早于5月启动。


  贷款质量12级分类管理方法是基于《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一种风险内部评级方法,比国内银行业普遍采用的五级分类方法更加严格和科学。《协议》建议银行应将并没有发生拖欠情况的信贷资产最少分类为七级,欧美国家的大部分银行已制订超过10级的分类制度,部分美国银行已经开始制定多达21级的制度,甚至将其内部评级与外部评级机构的评级挂钩。在亚洲,日本、泰国、菲律宾等国均已制定超过五级的分类制度,香港金管局也鼓励香港的银行可按照各自的情况,尽快制订更多级别。


  而在国内,目前只有少数几家银行开始12级分类的试点,且分类方法不尽相同,比如,中行将其正常类资产细分为5级,把关注、次级和可疑分别细分为两级,损失类不细分,仍为一级。


  将更重视债项评级


  从5级分类到12级分类,对于银行账目来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拨备提取更细致、更能反映资产质量的真实状况了。


  “按照人民银行颁布的《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五级分类中,损失类计提比例为100%,可疑类需要计提50%的专项准备,次级类需要计提25%,关注类计提2%。这样,在损失和可疑之间、次级类和可疑类之间、关注和次级之间,预期损失分别相差25-50个百分点,幅度过大,就会显得分类方法比较粗,因为一些贷款的预期损失可能会是70%、40%。”潘功胜表示,对信贷资产的12级分类将使银行逐级发现贷款质量变化趋势,以便做出进一步行动,但不会影响银行当前的不良贷款比率。


  “我们要在建立全面的拨备制度的基础上,分析每一笔贷款的现金流,以此计算出预期损失率。也就是说,我们将会比以往更加重视债项评级。”潘功胜说。


  国际上通常将银行信贷风险评级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客户本身进行评级,也就是“借款人评级”;二是对授信方式进行评级,也就是“债项评级”。两者相互结合决定最终的授信额度、计算违约率、计提准备金和贷款定价等。这也是《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银行风险管理提出的一项新要求。


  而在目前,工行已经提足了拨备,总额达780亿。其中,一般准备470亿元,专项准备约300亿元,完全可以覆盖三类不良贷款,剩余拨备可基本覆盖非信贷类风险资产。按拨备余额与应计拨备计算,拨备覆盖率达到了100%。


  如果考虑到150亿美元注资完成,以及近期7000多亿的资产处置,工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将非常可观。截至6月底,该行资本总额达到2806亿元,充足率为9.12%,其中核心资本达到2525亿元,充足率为8.07%。


  而此前,4月18日工行股改方案出台时曾预计,工行将在发行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后,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将达到8%和6%。


  尽管已经达到了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但工行2005年第一期次级债计划仍有望在本月推出。业内人士预计,由于今年以来,银行次级债发行只有一期,出现了几个月的“断档”,且目前市场上头寸宽松,工行及时发行次级债,肯定会受到追捧。与此同时,工行上半年经营效益较好,这也是次级债顺利发行的重要“助推器”。


  截至6月30日,工行境内外机构实现经营利润416亿元,同比增加28亿元,其中账面利润27亿元,提取风险拨备和消化各类财务包袱389亿元。上半年工行的成本收入比为35%,达到了银监会的监管标准。同时,上半年实现中间业务收入65.3亿元,同比增长29%,收入结构进一步改善。

匿名回答于2021-07-02 03:30:18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