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溥(1372—1446年8月6日),字弘济,湖广石首(今属湖北)人。(也做一杨傅)正统九年三月至十一 明代内阁大学士杨溥年七月(1444年-1446年)任当朝首辅。杨溥与杨士奇、杨荣合称 “三杨”,是明朝“贤相”,时人称他为“南杨”。他与杨荣同为建文二年进士,同授编修,但是两人的仕途经历却大不相同。杨荣因其后被检入内阁,又不断跟随成祖北征而成为永乐朝的近臣。杨溥却因为被选侍太子朱高炽为洗马,成为太子身边的官僚,也因此而遭到汉王朱高煦夺嫡的威胁,并且一度为这场夺嫡斗争而入狱。
杨士奇(1366.2.3~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胡广,字光大,江西吉安人,1369-1418年,明朝书法家、大学士,建文二年状元,永乐五年至十六年任内阁首辅,其父胡子祺,曾历任洪武年间广西按察佥事,彭州知府,延平知府,政绩斐然。 靖难之后,胡广与同乡好友解缙一同降成祖朱棣,永乐五年,内阁首辅解缙被革职,胡广即不顾家人与幕僚反对与其解除一切关系,得以进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接替解缙为内阁首辅。胡广死后被追封为礼部尚书,他还创造了一个记录,那就是他是明朝第一个获得谥号的文臣,他的谥号叫做“文穆”。
方孝孺(1357-1402),浙江宁海人,明代大臣、著名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蜀献王替他改为“正学”,因此世称“正学先生”。福王时追谥文正。在“靖难之役”期间,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刚直不屈,孤忠赴难,被诛十族。
郑和(1371-?),原名:马三宝。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
解缙(1369年-1415年)明代大臣,学者。字大绅,缙绅,号春雨,喜易,谥文毅,汉族,江西吉安吉水县人,解纶之弟。洪武十二年进士。历官御史、翰林待诏,成祖即位,擢侍读,直文渊阁,参预机务,与编《永乐大典》,累进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被杀。他是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
匿名回答于2019-01-19 01: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