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标题:包括事由和公文名称。
(2)上款:收文机关或主管领导人。
(3)正文:结构与一般公文相同。从内容方面看,报情况的,应有情况、说明、结论三部分,其中情况不能省略;报意见的,应有依据、说明、设想三部分,其中以建设想不能省去。从形式上看,复杂一点的要分开头、主体、结尾。开头使用多的是导语式、提问式给个总概念或引起注意。主体可分部分家二级标题或分条加序码。
(4)结尾:可展望、预测,亦可省略,但结语不能省。
(5)打报告要注意做到:情况确凿,观点鲜明,想法明确,口吻得体,不要夹带请示事项。
(6)注意结语:呈转报告的要写上“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参照执行。”最后写明发文机关,日期。2 写作特点 (1)内容的汇报性:一切报告都是下级向上级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汇报工作,让上级机关掌握基本情况并及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指导,所以,汇报性是“报告”的一个大特点。
(2)语言的陈述性:因为报告具有汇报性,是向上级讲述做了什么工作,或工作是怎样做的,有什么情况、经验、体会,存在什么问题,今后有什么打算,对领导有什么意见、建议,所以行文上一般都使用叙述方法,即陈述其事,而不是像请示那样采用祈使、请求等法。
(3)行文的单向性: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是为上级机关进行宏观领导提供依据,一般不需要受文机关的批复,属于单项行文。
(4)成文的事后性: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向上级机关作出汇报,是事后或事中行文。
(5)双向的沟通性:报告虽不需批复,却是下级机关以此取得上级机关的支持 指导的桥梁;同时上级机关也能通过报告获得信息,了解下情,报告成为上级机关决策指导和协调工作的依据。
专题报告
匿名回答于2022-01-29 05:36:59
第二步:确定报告的对象。但凡是“报告”都有指定的对象参阅,或是领导,或是老师,或是投资商,对不同的参阅对象来说,报告的重点和格式,甚至是文风都有所不同。
第三步:确定报告内容。报告内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素材”,并非所有的素材都会最终纳入到报告中,但是这些是前提,可以用一个简单的word,把所需要的素材全部复制粘贴到文档中备。
第四步:搭建框架。为什么不是一开始就搭建框架,其实是避免作者在一开始就用框架把自己束缚住,行文往往越写越窄,有了主题和素材就可以着手把素材根据需要分类,每一个类别自然会有一个小主题,初步框架自然形成。
第五步:加入观点。现在的研究报告,免不了内容重复,但是没关系,只要重点的地方有自己的观点或者创新即可。在初步框架搭建好以后,开始考虑自己的观点要编织在哪些板块。
第六步:查漏补缺和文字润色。这一步其实往往是最消耗时间和精力的,也是最让人头疼的,所以要给自己做好心里准备和时间准备。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第一遍遣词酌句多琢磨,第二遍结构更加严谨细致,第三遍格式,第四遍修饰,最后重头再通读一遍。
匿名回答于2022-01-29 05:35:21
下一步怎样操作,是邀请对方过来实地考察,还是择期再去对方那里洽谈。
匿名回答于2022-01-29 05:4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