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回答于2019-06-27 01:20:48
匿名回答于2019-07-04 14:06:41
《东周列国志》全书共23卷,一百零八回,系明代著名小说家冯梦龙所撰。不过,该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继承、发展的过程。
早在宋元时期,就出现了话本小说这一题材,其中只说不唱的平铺直叙的话本称之为平话。东周列国的故事,一直是话本的重要题材,如元代的《全相平话五种》中,就有《七国春秋平话》和《秦并六国平话》。
到了明代嘉靖、隆庆年间,余邵鱼在上述元代"列国"话本的基础上,编写了《列国志传》,全名《新刊京本春秋五霸七雄全像列国志传》,全书226节,不标回数,共计28万字。从"苏姐己驿堂被魅"写到"秦始皇一统天下",演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故事。这部书继承了平话讲史的传统,保留了很多的民间传说。
明末,冯梦龙依据史书,对《列国志传》进行重大修正,加以改订成108回的《新列国志》。冯梦龙是明朝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一生致力于俗文学,其代表作为著名的《三言》。《新列国志》全书108回,约76万字。《新列国志》更符合史实,文字也更生动通俗。
清乾隆年间,秣陵人蔡元放将《新列国志》略作润色,加上序以及大量的评语和注释,改名为《东周列国志》刊世。这是近200年来最通行的本子。
小说演绎了春秋、战国时期500多年的历史,内容相当的丰富和复杂;再现了先秦时期各诸侯国为争夺霸权和相互吞并而展开的一系列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小说将春秋战国时期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融为一体,是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
这部小说对于当时的重大史实,忠于史传原著,并旁采野史别传,详尽铺陈; 一般史实,则简略叙过。作者能抓住重点剪裁史料而结构篇章,使全书如同由许多大大小小故事结成的链条。如齐桓公开创霸业、晋文公周游列国、赵氏孤儿、吴越春秋等较长的故事,往往跨越数回或十数回;而同时代流传的许多小故事,如千金买笑、掘地见母、大义灭亲等,或一回一例,详尽描写,或一回数则,穿插其间,详略有致。 小说中还保留了一些民间传说和神话,如孟姜女哭倒长城,弄玉萧史跨凤乘龙、干将莫邪铸剑等,增添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尽管由于历史的局限,这部小说有不少宣扬神魅迷信、封建道德的内容,在艺术上,很多地方只是平铺直叙得描述。但是,对于希望了解春秋战国这一历史时期的读者来说,仍然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佳作。
匿名回答于2019-11-17 07:27:15
圣人摇头礼乐崩,春秋战国乱哄哄。
黎民百姓遭涂炭,城头变换无太平。
匿名回答于2019-12-15 05:32:06
匿名回答于2019-11-06 19:02:27
首先,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了从西周末年(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的历史演义小说。
作者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和清代著名文学家蔡元放编著而成,这部小说由古白话写成,所有的故事,都是在这样一个个的历史大背景下展开的。
其中叙写的事实,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书,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冶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
纵观东周几百年,无外乎一个“乱”字来去概括,混乱的春秋时期,父子相残、兄弟相争、父夺子爱,子通其母、兄妹相通等并不足为奇。
期间,多有谋国之能臣如管仲、百里奚、先轸、宁俞、赵盾等人士,也多有谋国之君如郑庄公、齐桓公、晋文公、晋悼公、楚庄王、秦穆公等。
但之后,谋国之君和谋国之臣皆越来越少,后几近灭绝,多出将才而无相才者,也多为游说之人,再之后,只剩家养士人的君子,当然如信陵君这些也堪为国才,但所养之士少有用者。
再之后,仅剩将领之才了。将领之后呢?就只剩贪赃枉法、卖国卖家的郭开之流,惟秦王政为治国之君,任人唯贤。造成这种现象的形成,不能不说与当时的时期和人心的不齐有关。
其次,既然这本书描述了中国历史上近五百年的历史故事,书中还大量的讲述了“齐桓称霸”、“城濮之战”、“烽火戏诸侯”、“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完璧归赵”、“毛遂自荐”、“伍参献策”、“荆轲刺秦王”、“冯谖客孟尝”等一系列流传至今的故事,依然传唱不绝。
也正是因为这些经典不衰的历史典故,我才花费近三个月的时间才去看这本书,期间也曾因学识尚浅几经想放下,也对其中的语句有迟疑不解,让我犹豫不决。
但我总觉得,像能够流传至今的历史演义小说,现存的已不多见,何况里面还有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值得一读,与之相比起来,耗费这些时日,自我感觉还是值得的。
最后,我想说一下我所思考的一个问题,世人皆知《四大名著》的影响力,但世人很少注意《东周列国志》。
如果,你是一位有心之人,去询问一个大学生或高层次的人群,他们也未必能够知晓一二。
这就使我想到一个问题:中国教育体制的古板性。这种不灵活、不贴近生活、不与经典相结合,还有社会生活的膨胀,从而造成很多年轻的一代把我们中国最璀璨宝贵的精华流失殆尽,久而久之不得不是一种悲哀的现象。
一点感悟或许是我从这本书中感悟到的独特见解,希望能与之分享。
匿名回答于2019-06-26 21: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