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扛也是苦、放也是苦在生活中怎么才能让自己情绪好点?

放下,是一种心态的选择,是一种掌控生活的智慧,它是一种世事洞明的豁达,一种淡泊名利的超脱,一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风度。

佛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物随心转,境由心生。有些人,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学会放下,放下是智慧。

生活中,总会有喜怒哀乐;生命里,总会有缘聚缘散,悲欢离合。生活已经让我们承载很多东西,背负很多东西,如果不学会放下,我们的心就会超载,超负荷,心会好累。如果放不下,那是因为还不够痛,迟早会累到精疲力尽、伤痕累累,到那时才懂得放手,恐怕为时已晚。所以不要再患得患失中打转,虚度光阴,坐失良机。

佛说放下,并不是放弃,并不是让你放下现实生活中所有,比如家庭、事业、爱情、亲情等等,而放下的仅仅只是心中的执念而已。六尘、六识、六根是制造幻境的根本,悟透缘起性空,身心得到彻底解脱,拿起也是放下。放下的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嗔痴。唯有真放下,方能真提起。

佛陀住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前,运用神通,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佛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佛陀又说:放下,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花瓶放下。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这时黑指婆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请问现在你要我放下什么?佛陀说:我并没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再没有什么了,你将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

人生的终点,不是在山水踏尽时,亦不是在生命结束后,而是于放下的那一刻。而我们需要放下的是烦恼和执着,放下了,就轻松了,也自在了。所以,放下并不是一个行为,而是一种心态。

佛不仅仅教我们学会怎样“放下”,也教我们怎样“提起”,提起什么呢?是提起宗旨、提起智慧、提起慈悲。佛法讲“悲、智、愿、行”,利益众生的慈悲、无所执着的智慧、坚强不退的愿力、精进勇猛的行为,缺一不可!


匿名回答于2019-06-02 00:57:58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