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时期,全真教是天下第一名门正宗,声望最隆,超越了少林寺。
其次,少林寺自身处于衰落期,没有绝顶高手可以和天下五绝一争长短。
当年王重阳筹备第一次华山论剑,少林连一张邀请函都没混到,换言之没有高手有资格来参加。
第三,少林的旁支倒是有侧面描写,但是武功一样惨不忍睹。
在《射雕英雄传》里,先是被黄药师取笑给他提鞋子都不配,后来又有见色起意,想打穆念慈的主意,结果比武招亲没招到,反而被穆念慈打得不轻,出乖露丑。
第四,直到《倚天屠龙记》里,少林才凭借九阳神功逐渐复苏。所谓的火工头陀事件,还有所谓的出家人不争虚名,都是狡辩之词。
须知在武林之中,弱肉强食,从来都是要靠绝对武力说话,从玄慈方丈那时候起,少林就特别重视“武林泰斗”和数百年来的声誉。
只不过后来全真教和天下五绝太强,金庸的笔墨又重点在他们身上,故而少林几乎就被“遗忘了”。
匿名回答于2019-06-28 22:21:50
匿名回答于2019-06-29 03:49:46
匿名回答于2019-06-29 07:11:09
在倚天屠龙记里有提到过,在射雕时间线之前少林寺发生过一件事导致封山了,里面提到过当时有一名火工头陀(烧火做饭的)因为不堪其他和尚的虐待暴打,偷学藏经阁武功后短时间内达到寺里顶尖水平,于达摩堂比武时发难,重创达摩堂九大弟子,打死达摩堂首座,然后一路冲杀逃出少林,将少林寺重创并在西域创立金刚门,少林寺也由此分裂,罗汉堂苦慧禅师带领部分僧人出走西域成立西域少林剩下的僧人直接封山不出。(在少林寺千万别惹扫地的,烧火的,挑水的)
匿名回答于2019-06-29 07:27:48
匿名回答于2019-06-29 07:54:59
金庸的专著《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为我们讲述了一幅南宋江湖世界的巨型图画深刻的描述了当时南宋的社会面貌,然而在这金庸的这副图画中缺少了少林寺和尚的身影——《射雕英雄传》中完全没有出现少林和尚,直到《神雕侠侣》这部剧的最后才有两位少林和尚登场,他们扮演着无足轻重的角色。
而少林寺,正如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描绘的一样,在北宋时期曾是那些心怀正义的武术家们的领头羊,被人们比喻为江湖中的泰山与北斗,这两者在中国文化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无人撼动。
在《倚天屠龙记》中,金庸通过大量考察验证了少林寺在南宋江湖中没有出现的原因。少林寺的缺席实际上源自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偶然事件,这一事件对少林寺有深远影响,不仅打击了少林寺传统的武术传承制度,而且极大削弱了少林寺在江湖中的实力,并且改变了近一百年后江湖的格局和次序,间接导致了两个武术门派的诞生这就是——峨眉派与武当派。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少林寺有个和尚被称为“火工”的头陀——根据这一称呼,可以推测他是在少林寺厨房内烧火的或者是做饭的,这个头陀私自偷学习了少林寺的武术。这就当然了违反少林寺的寺规,因为做饭的是不能学习武术的许,但是在那个时代,对这种行为的处罚并不严格。
在那一年的中秋节,少林寺在寺内主持了一次武术考试,所有学习武术的和尚都必须参加,当然其中并不包括那个做饭的头陀。但是这个头陀也来到了考试现场,并在与达摩堂的管理者苦智的竞技中,以不光彩的手段将后者杀死。当时火工头陀就逃离了现场,并在当天夜晚偷偷返回少林寺,又杀死了五名和尚。事后据事件亲历者回忆,这个做饭的头陀之所以作出如此骇人听闻的疯狂行为,是因为他被厨房的严厉考核制度给逼疯了。
少林寺尸位素餐主义者的领导层对这一事件大为震惊,他们就谁该为此负责而争论不休,这导致了少林寺的分裂。少林寺一位德高望重的僧侣——罗汉堂的管理者苦慧离开了少林寺,来到中亚地区建立了少林支派:西域少林。
在这一事件中,少林寺损失了两位武术大师:苦智与苦慧,这导致少林寺的武术培训事业后继乏人。少林寺从此进入了一个长达数十年的混乱与衰退期,这正是少林寺僧侣在南宋江湖世界中缺席的原因。
结语:《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为什么没有少林寺因为那个时候是少林寺混乱与衰退期,少林寺的作用并不大所以没有将少林寺写进去。
匿名回答于2019-06-29 22:31:14
之后,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时,圆音与张无忌的对话更将少林中的“嗔”和“怒”显现出来,空性与张无忌比武,被张无忌以“龙抓手”打败后,更是接受不了自家武功比不过别家武功,认为少林武功应该是天下最强的,展现了《倚天》时期少林寺的“妄”。
《射雕英雄传》全书和《神雕侠侣》上半部,少林寺都没出现,三次华山比武,更没有大和尚们参加。肯定不是因为淡泊名利,一柄屠龙刀,少林都要挣来夺去,更何况一部《九阴真经》呢?
少林寺只在神雕末尾,才在人厨子口中出现了无色禅师,以及起到引领出《倚天屠龙记》的觉远师徒。难道金庸先生忘了少林寺了吗,金庸先生作为一个佛教徒,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估计在大师眼里,少林寺是武学圣地,却不是佛教圣地。用少林二字体现武学尚可,体现佛教宗旨却有些不足了。
匿名回答于2019-06-30 16:45:02
一:当时的少林投靠了朝挺,既然被朝廷招揽了,就打上了官方标记,自然就不算江湖中人了!
二:是当时的少林武功没落,也有归隐一说,没有什么真正的高手。
三:当时的道门“全真教”可以说是天下第一大派,在乱世中非常道门鼎盛,这是华夏从古至今不变事实。
正所谓一山不能容二虎,道门鼎盛,佛门自然就没落(归隐)。
所以金庸先生才在其中很少写有少林的足迹!
加上少林的什么“慈悲为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根本就不适合快意恩仇,腥风血雨的江湖……
匿名回答于2019-06-30 07:4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