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宋高僧传》记载,布袋和尚是五代明州(今宁波)人,他体态肥胖大腹便便,常常锡杖上挂着布袋游方化缘,故称“布袋和尚”。后梁贞明二年坐化,圆寂前留下一偈言:“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世人才是布袋和尚就是弥勒佛。
匿名回答于2021-08-01 22:19:01
第一个形象出现在十六国时期,是交脚弥勒菩萨形象。该形象依据弥勒上生经,说他本是世间的凡夫俗子,受到佛的预记,上生兜率天。
第二个形象出现在北魏时期,演变为禅定式或倚坐式佛装形象。
第三个形象在五代开始出现,再演变为咧嘴长笑、身荷布袋、袒胸露腹、盘腿而坐的胖和尚形象。
匿名回答于2021-08-01 22:13:19
契此经常肩上背一个布袋并手拿锡杖及佛珠,身材矮胖,面容慈祥、笑容可鞠大腹便便,传说能预知晴雨又被称为布袋和尚。契此和尚乞食为生、餐风卧雪。
匿名回答于2021-08-01 22:15:46
他还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且言语无常,四处坐卧。
他说话虽然颠三倒四,听起来也是疯疯癫癫,仔细想想却十分有道理。此外,他还经常帮人预测未来吉凶,每每都能言中。他更能预知晴雨。每次要下雨的时候,他都穿着湿布鞋走在街上,而如果是晴天,就总是穿着一双木屐。所以人们一看到这个疯和尚穿的僧鞋,就知道是否要下雨了。
他无论走到哪儿,手里都要拿着一个大布口袋,每次化缘后都随手把食物扔进袋子,所以人们又都叫他“布袋和尚”。
匿名回答于2021-08-01 2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