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把把烧由来?

把把烧,源于元狩四年张骞二使西域,彼时叫烧肉、烤肉;到了唐宋的茶马互市(茶马古道),那时叫火烧肉;再到民国时期,又称作火飘肉、串串烧;最后被称为把把烧,还是源自抗日名将卫立煌将军的一句玩笑话。

话说民国三十一年,日寇占领缅甸,沿滇缅公路进占滇西龙陵、腾冲、松山一带。滇西地区全民抗战,修桥筑路、运送物资。豪迈的彝族汉子果基维达带领的马帮是最早参与抗战物资运送的马帮之一。仗着身手矫健、地形熟悉,果基的马帮很快成为物资运送队伍中的一支王牌,多次受到时任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将军的赞誉。

滇、藏古道,乃极寒之地,烈酒、火飘肉是马帮弟兄不可或缺的随行食物。果基打小跟随父亲行走古道,自然习得一手火飘肉秘制之法,其配制之蘸料在古道上堪称一绝。

1944年9月14日,中国远征军强渡云南怒江,成功收复拥有“极边第一城”之美誉的腾冲。庆功席上,将军兴起,意品尝果基闻名已久之火飘肉。果基即刻招呼马帮兄弟于校场升炭火、架铁棍。以往的火飘肉,都是将大块牛肉剁于钢叉之上,横搭于火堆上的铁棍处以火烧飘,待表皮烧熟,即以刀具割而食之。今日将士众多,果基吩咐兄弟取来大捆长逾半米竹签,将大块牛肉割片串于竹签,待马帮兄弟扇旺炭火,即行火飘。果基将飘熟之肉佐以秘制蘸料,递与卫立煌将军,将军食之,大赞。但见果基大把肉签在手,上下翻飞,忙而不乱,源源不断将烧好的肉串递到将士们手中。竹签不焦,牛肉嫩滑美味,众将士交口称赞大呼过瘾,校场上热闹非凡。将军看着呼呼直窜的火苗以及果基大把大把飘肉的动作,笑说:“此物当称把把烧”。果基笑道:“把把烧……好!”言毕两人哈哈大笑……

宴席结束,果基带领马帮兄弟去转运战备物资,将军为其斟酒话别:“兄弟们打下龙陵,还吃你的把把烧”。言毕重重摔碎酒碗,众将士齐呼“打下龙陵,吃把把烧……”呼声响彻云霄……

自此,把把烧之名不胫而走。

匿名回答于2021-02-06 18:56:51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