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如鱼得水左右逢源的典故?

如鱼得水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如鱼得水的历史典故

  三国时期前,曹操的实力很强大。刘备在还没有做皇帝之前,被迫依附于亲戚刘表的军队阵容,并且驻守新野这地方。可是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他并不想长久寄人篱下,只做别人的军师。正好这个时候徐庶向他推荐诸葛亮是个难得的好人才,徐庶劝刘备一定要网罗诸葛亮。

  为了请诸葛亮协助自己获得天下,刘备曾经三次亲自到他住的茅庐(今襄阳古隆中,)拜访他,诸葛亮看到刘备非常诚恳,最后才同意与刘备见面。刘备向他请教许多治理国家的方法,诸葛亮仔细分析了当时的情势,建议刘备先占据荆州,这样才能有机会和曹操、孙权鼎足而立,互相抗衡。

  刘备很欣赏诸葛亮的见解,而且和诸葛亮的感情逐渐加深,高兴的刘备甚至对结拜兄弟关羽及张飞两人说:“我得到诸葛亮的辅助,就好像鱼得了水一样。”


左右逢源

汉语成语,拼音是zuǒ yòu féng yuán,意思是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赏识广博,应付自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成语典故

战国时期,孟子给他的学生讲治学之道,学生问怎样才能学到高深的学问,孟子说:方法要对,态度要好,学习要有自觉性,学习知识要心有所得,久而久之,就学得广、深、透,使用起来就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自然就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就好像鱼得了水一样。”

匿名回答于2021-02-15 18:41:47


贾诩是三国里如鱼得水、左右逢源的谋臣。

他在郭汜李榷那里时候,懂得不能功高盖主,也知道那两个人是既用之也畏之,那里是呆不常的。

后来,他去了张鲁那里,虽然张鲁深感如获至宝,但知道这个君主也常不了。到了曹操阵营,鲜为曹操出谋划策,而且极少说话,与同僚之间也很少有往来,总是呆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他不参加任何同僚之间的阵营,只是老老实实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明白言多必失的道理,为人为臣相当低调;况且他是从张鲁那里投降到曹操阵营的,他知道曹操多疑,而且自己是降臣,甚至谋划搞死了典韦、曹彰、曹安民等,曹操曹丕之类的对他多多少少还是有恨意的,因此他明白自己的处境。只得老实点,才可以终老。

匿名回答于2022-02-19 02:10:46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