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各个历史阶段的革命精神?

民族精神的形成过程大体可以分为萌芽、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


首先是萌芽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这段时间内,中国人民开始形成各民族统一、各民族团结奋斗的意识。


近代的中国饱受列强侵略蹂躏。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开始自主或不自主的进行一些反侵略活动。


虽然此时的民族精神对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起了推动作用,但是它也存在着鄙视外国、盲目排外的情感。虽然洋务运动是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但其中透露出很明显的鄙视外国人情绪。从洋务运动的口号“师以长技以制夷中的“夷”字就可以看出此时的民族精神还比较狭隘,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


在众多由地主阶级、农民阶级组成的反侵略运动中,民族意识开始初步形成,除了“爱国精神”之外,较为典型的特征就是“排外情绪”。因此,这一阶段的民族精神尚且不够成熟。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段时间是民族精神不断完善的阶段。


这一时期,“爱国救亡”仍然是民族精神的主题,不过这里的爱国救亡运动不再单纯的是指反对外来侵略者。辛亥革命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推翻清政府,想要改变整个封建制度,虽然受时代局限未能完全推翻整个封建制度,但是此时革命人士在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革命态度也变得更加的成熟。


以孙中山为主的革命党员,在构建中华民国的国家体制时借鉴了英国的议会制和和美国的总统制;以陈独秀、胡适、鲁迅为主的新文化运动则充分吸收了外国“民主科学”的先进思想。此时的民族精神体现着“接受”、“容纳”的色彩,不再是单纯的排外性。


因此这个阶段也是民族精神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过程,即发展过程。


第三阶段,成熟阶段。从1931年开始的抗日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段时间是民族精神成熟的阶段。


为了“逼蒋抗日”、实现全民族一致对外而发动的西安事变是民族精神在这一阶段中传播、发展的高潮。全民族的抗日开始,促使中华民族就形成了一致对外的意识。


此外,在抗日战争中也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他们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不畏生死,为国家、为人民尽心竭力;并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放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崇高精神贯穿于这一阶段始终。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式在全球展开时,民族精神包含的对“世界各民族团结合作”的色彩愈发浓厚,这也使我国的民族精神狭隘性日益减少,包容性、广博性现日益扩大。


因此,在这一阶段,我国的民族精神逐渐走向成熟,它不再单纯强调“爱国”思想,还包含了中国人民的各方面精神气质。


与中国古代以汉民族为中心的民族精神不尽相同,从近代以来形成的民族精神,它更加强调民族平等、民族统一、民族团结,它的外延更广,涵盖的精神也更加丰厚。


在这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不断向前攀登,民族精神也沉淀得日益香醇浓厚。

匿名回答于2021-03-17 23:25:14


1、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精神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北大荒精神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

3、改革开放新时期

抗洪精神是“抗洪精神”是全国军民以前所未有的凝聚力。抗洪精神是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

匿名回答于2021-03-17 23:26:42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形成了伟大的建党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形成了大庆精神,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扶贫精神,抗击新冠疫情精神。这些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匿名回答于2022-07-10 07:14:10


从1921年至20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精神谱系。

大革命时期:红船精神。

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抢险救灾精神、特区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等。

匿名回答于2021-02-13 15:39:01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