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八面体强度理论?

材料在复杂的应力状态下,其强度不可能都通过实验测定,因此需要对材料发生强度破坏(失效)的力学因素作出假说,以便利用材料在简单应力状态(拉伸、压缩)或少数复杂的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推断同一材料在各种复杂的应力状态下的强度。这种假说和由此建立的失效准则称为材料的强度理论或力学强度理论,后者用以强调这类理论是以宏观的力学因素为依据,有别于从研究微观物质构造建立的物理强度理论。材料的强度破坏分为脆性断裂和塑性流动两种形式。一些基本的强度理论只适用于某一形式的强度破坏。


最大拉应力理论 (第一强度理论) 认为在任何应力状态下材料脆断是由于三个主应力 σ1、σ2、σ3中最大的拉伸主应力σ1达到该材料的极限值所致;相应的强度条件则为σ1≤〔σ〕,〔σ〕为材料的容许应力。


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 (第二强度理论) 以三个主应变中最大的伸长线应变ε1达到该材料的极限值作为判别脆断的准则;相应的强度条件为 【σ1-v(σ2+σ3)】 ≤〔σ〕,v为泊松比。这个理论虽然从形式上看似较第一强度理论完善,但与实验结果不甚符合,如今已较少使用。


最大剪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 认为材料发生塑性流动(包括剪断)是由于最大剪应力τ

匿名回答于2021-04-09 06:06:08


20世纪,工程强度理论的研究有三次重大突破。

第一次是将20世纪初的单剪强度理论推进为八面体剪切强度理论(或三剪强度理论)

;第二次是从八面体剪切强度理论推进为双剪强度理论,这三者分别形成了外凸理论的下限、居中和上限;第三次是将适用于某一类材料的各种单一强度理论推进为可以适用于多种材料的统一强度理论

匿名回答于2021-04-09 06:06:43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