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十多年前可能没有比较具体的产业规划概念,导致只是一堆写字楼,没有详细思考未来入住的产业内容。开始随着各个开发商入住,虹桥逐渐成为了开发商的宇宙中心,房地产开发相关产业成为核心产业,但是随着这几年房地产调控,大量企业撤出大量空置。由于虹桥枢纽交通对长三角的辐射,每周每月的定期诊疗的需求,医疗美容成为虹桥的核心产业,医美等相关产业对空间有一定需求,除了极少的大独栋改造后能满足医美需求后,医美辐射到交通相对较次的西侧国际医学中心附近了。没有片区产业规划导致有什么装什么,没有专业的服务和空间载体,更加难形成产业集聚。
三,由于机场限高,片区开发容积率2.0左右。由于高铁线路和机场跑道的阻隔,导致虹桥商务区和东侧主城区基本完全割裂,只能向西侧发展,但是西侧又受制于嘉闵高架,还有国家会展中心附近的战略留白,导致开发用地不连片不连续,核心区的开发强度太低,很难形成聚集效应。大型交通枢纽“灯下黑”的问题没有解决,出高铁站的1-3公里的交通换乘不方便,严重影响日常工作人群的出行。
四,完全按照甲级写字楼的去做产品,甲级写字楼是在陆家嘴南京西路等核心商务区的金融资讯等服务业的,虹桥商务区的产品定位应该是2.5产业,产品形态应该是产业办公,层高荷载货梯等配置完全和写字楼不一样的,导致很多产业客户认可虹桥的位置但是空间没法用,而且产品是一次性的后期很难调整。
匿名回答于2022-07-13 03:4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