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回答于2021-05-18 22:33:51
原文: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作者: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出身河东王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匿名回答于2021-05-30 20:02:28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寂静与幽暗,虽分别诉之于听觉与视觉,但它们在人们总的印象中,却常属于一类,因此幽与静往往连类而及。
按照常情,写深林的幽暗,应该着力描绘它不见阳光,这两句却特意写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读者猛然一看,会觉得这一抹斜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线光亮,给林间青苔带来一丝暖意,或者说给整个深林带来一点生意。
匿名回答于2021-08-04 02:07:09
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
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
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
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匿名回答于2021-08-04 02: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