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古代公候排位怎么排的?

一般是按照王、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排的,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亲王封号一个字,如周王,燕王等。一般在亲王死后由皇帝赐予谥号,称呼时采用封号加谥号加王的方法:如朱樉,封秦王,谥号愍,习惯上称为秦愍王。郡王封号为两个字,如靖江王等。身居高位的天子重臣称公;西周春秋时代行用最普遍的爵称是侯;伯的诸侯,多为文献记载较少的小国之君。不同朝代的爵位区别:周朝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

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爵位是名至实归,既有名也有封地还有俸禄。

西汉时期除了沿用二十等爵,还加了王爵,除了最初分封的异姓王,后续的都只有皇族才有,只有王爵有封地,有俸禄。

就这样还导致了七王之乱,好不容易才平定,直到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这才让王爵们没办法在造反。

晋朝跟汉朝一样,皇族也有封地,于是又有了八王之乱,后续的朝代吸取了教训,逐渐采用勋爵的模式,只有名和俸禄,没有实职。

匿名回答于2019-06-10 07:16:19


一般是按照王、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排的,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亲王封号一个字,如周王,燕王等。一般在亲王死后由皇帝赐予谥号,称呼时采用封号加谥号加王的方法:如朱樉,封秦王,谥号愍,习惯上称为秦愍王。郡王封号为两个字,如靖江王等。身居高位的天子重臣称公;西周春秋时代行用最普遍的爵称是侯;伯的诸侯,多为文献记载较少的小国之君。不同朝代的爵位区别:周朝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

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爵位是名至实归,既有名也有封地还有俸禄。

西汉时期除了沿用二十等爵,还加了王爵,除了最初分封的异姓王,后续的都只有皇族才有,只有王爵有封地,有俸禄。

就这样还导致了七王之乱,好不容易才平定,直到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这才让王爵们没办法在造反。

晋朝跟汉朝一样,皇族也有封地,于是又有了八王之乱,后续的朝代吸取了教训,逐渐采用勋爵的模式,只有名和俸禄,没有实职。

匿名回答于2019-09-20 08:29:24


古代兄弟排行称谓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为“仲父”,仲父之弟称为“叔父”,最小的叔叔称“季父”,后来父之弟都统称为“叔父”。

匿名回答于2019-06-30 20:40:29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