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格非江南三部曲赏析?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选中,格非的《江南三部曲》获得60位评委中的57票,高居获奖作品榜首。《江南三部曲》是格非进入新世纪以来所创作的三部作品《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的总称。《江南三部曲》以俊朗飘逸的笔触追踪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内在精神的演变轨迹,其写作时间跨度极长,耗费了格非十多年的时间和心力。无论是从文学品格、思想内涵,还是创作艰辛等层面来说,《江南三部曲》确为格非写作生涯中最具分量的一部力作。


早在1980年代,格非与余华、马原、苏童、洪峰并称为“先锋五虎”,以创作中、短篇幅的先锋小说享誉文坛。发表于1987年的《迷舟》是格非的成名作。这部作品展示了格非后来惯用的一手绝活——“空缺叙事”。在小说讲述到最紧要的时候,格非有意将最重要的情节点省略,营造一种“空缺”,从而将故事引入迷局。而发表于1988年的《褐色鸟群》,更是集中展现了格非在小说形式上的探索和创新。这部充满诡谲色彩的小说,被北京大学的陈晓明教授称为“中国当代小说中最为玄奥的作品”。

先锋小说之所以被称为先锋,在于其在小说文本形式上的变革。先锋小说家将小说文本视为一种语言游戏,小说的世界是一种自我指涉的世界,是“不及物”的内部世界,然而从19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思潮的演变,包括格非在内的先锋作家们开始放低了实验的倾向,逐步向现实主义靠拢。这就是所谓的先锋文学的“向外转”,即先锋文学从只关心文本内部的自足,转向开始关注外部现实世界。

格非的《江南三部曲》正是在先锋文学“向外转”的大背景下孕育的。告别了“先锋”的格非,开始思考如何在一个自足的文本结构内,融入个人对时代社会的观察和思考,揭示时代内在精神的演变及人在其中所遭遇的种种困境,于是有了《江南三部曲》的相继问世。《人面桃花》(2004)以辛亥革命为背景,讲述了一位江南官宦小姐陆秀米的传奇人生。接下来的《山河入梦》(2007)将故事背景转换到1950—1960年代下的中国社会,主人公谭功达系陆秀米之子,在充满革命激情的社会主义建设年代,带有一丝宝玉般痴气的谭功达最初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

三部曲的终篇《春尽江南》(2011)故事背景从1980年代横跨到新世纪初,深度聚焦了市场经济大潮下中国社会的转型与变革。主人公谭端午,是陆秀米之孙,谭功达之子。他从1980年代风光无限的诗人,沦为新世纪市场化大潮中的失语者。人性的畸变、爱人之间的背叛与疏离、知识分子的挫败与尴尬,形塑着这个时代的诡异与奇谲。

《江南三部曲》展示了格非渴望再现中国历史现实的写作抱负,格非不遗余力地描绘出了各个时代中的芸芸众生相,但格非的写作和柳青、路遥等现实主义作家还是有显著差异的。如果说以柳青、路遥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作家是冷静记录时代历史的“书记官”,那么格非不甘心于此,他对社会现实的书写,仍带有极强的先锋色彩。格非对现实的容纳和吸取是有限度的,他的文学世界整体而言仍不过是一己情怀的施展舞台。《江南三部曲》中流露出的那种怅惘、迷离的失落性情怀,让人读罢唏嘘不已。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有言,“文学写作,本质上是作家的白日梦。”《江南三部曲》何尝不是格非的一个梦呢?梦里江南,纸上春秋。在这个梦里,有他对个人生存状态的审视,对“乌托邦”神话的反思,对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历史现实的凭吊。格非切中了这个时代精神疼痛的症结,这是真诚的,亦是可贵的。

匿名回答于2021-03-10 07:50:10


格非是我最喜爱的中国当代作家之一,江南三部曲的书名就有一种让人心醉的美丽: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

第一部的主人公是陆秀米,小说开篇写她初潮的羞涩和惶恐,然后是父亲诡异的出走和不知所踪,波谲云诡的故事由此展开。

第二部主要讲述陆秀米的儿子谭功达的仕途沉浮,是一曲理想主义的悲歌。

第三部讲述谭功达的儿子谭端午和其妻庞家玉的婚姻,从貌合神离到分崩离析,庞家玉身患绝症后自缢身亡,谭端午悲痛欲绝,表现当代都市生活的迷茫。

匿名回答于2022-09-30 08:47:50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