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土金属的含氧酸盐的热稳定性与其极化能力有关,碱土金属的氧化物熔点与其晶格能有关。阳离子电荷越高,半径越小,极化能力越强,其含氧酸盐越不稳定,分解温度越低。
如MgCO3的分解温度为540度,CaCO3为900度,碳酸钡为1360度。所以X在元素周期表Y的下面。
阳离子电荷越高,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离子键就越强,熔点就越高。
匿名回答于2020-10-22 07:11:47
①热稳定性是指化合物受热时易否分解的性质,如果分解温度很高,则认为热稳定性高,否则热稳定性低。
②碱土金属的碳酸盐的稳定性都是随着金属离子半径的增大而增强,表现为它们的分解温度依次升高。铍盐的稳定性特别差。例如,BeCO3加热不到100℃就分解,而BaCO3需在1360℃时才分解。铍的这一性质再次说明了第二周期元素的特殊性。
③碱土金属碳酸盐的热稳定性规律可以用离子极化来说明。
在碳酸盐中,阳离子半径愈小,即z/r值愈大,极化力愈强,愈容易从C032-中夺取O2-成为氧化物,同时放出C02,表现为碳酸盐的热稳定性愈差,受热容易分解。碱土金属离子的极化力比相应的碱金属强。因而碱土金属的碳酸盐稳定性比相应的碱金属差。Li+、Be2+的极化力在碱金属和碱土金属中是最强的,因此Li2CO3和BeCO3在其各自同族元素的碳酸盐中都是最不稳定的。
④所以碱土金属碳酸盐热稳定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BeCO3<MgCO3<CaCO3<SrCO3<BaCO3
匿名回答于2022-02-24 07: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