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亢壑一气读音与意思?

沆瀣一气

反馈

拼音:

hàng xiè yī qì


解释:

沆瀣:夜间的水气。这里指唐僖宗时;担任主考官的崔沆;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所以有人开玩笑;将他俩的单名连起来是“沆瀣”两字。指“沆”、“瀣”两人连成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出处:

宋 钱易《南部新书》:“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谈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语法:

沆瀣一气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

狼狈为奸、同流合污、狐群狗党、通同一气、串通一气、朋比为奸、浑然一体、臭味相投、通合一气

反义词:

志同道合、肝胆相照、精诚团结、自命清高、同心同德、泾渭严分

匿名回答于2022-02-04 22:22:17


应为沆瀣一气。沆:四声hang,瀣:四声xie,一:一声yi,气:四声qi。沆瀣一气用来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这是个有典故成语。崔沆和崔瀣是唐朝两个人的名字,崔瀣参加科举考试,崔沆录取了他。有人嘲笑他们:“座主门生,沆瀣一气”。因此,沆,瀣两个字不能乱用。

匿名回答于2022-02-04 23:27:05


拼音:hàng xiè yī qì

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

“沆瀣一气”泛指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成语出处

宋·钱易《南部新书》:“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谈(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成语典故

唐代盛行科举制度,当时的读书人都争着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就能做官。

崔沆是唐僖宗年间的官员,官至礼部侍郎,乾符二年(公元 875 年) , 在京城长安举行一次规模很大的考试,崔沆担任主考官, 许多读书人都来到长安应考。考生中有个人名叫崔瀣,颇有才学。

匿名回答于2022-03-09 03:47:41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