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的社会功用
民间文学是深深植根于生活文化中的。它的社会功用﹐也和专业的书面文学颇有不同的地方。它更紧紧地黏贴著生活。像那恒河沙数的民间谚语﹐是农民﹑渔民﹑工匠等片断的而往往精当的生活经验总结和工作指南。这是他们生活和劳作的教科书。不少劳动歌﹐是他们在各种劳动进行中调整呼吸﹑动作和鼓舞情绪的不可缺少的东西。许多世代相传的古老神话和传说﹐不但传述了一定的历史知识﹐还培养著国家民族团结的感情。许多保卫乡土﹑保卫祖国的英雄传说﹐永远给予广大人民以鼓舞力量。许多描写卑贱者﹑受压迫受虐待者的反抗故事﹑歌谣和小戏﹐都长时期地广泛地教育著人民﹐培养著他们高尚的情操和品格。民间文学的主要特点
口头性
由于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广大民众(包括专业艺人或半专业艺人)被排斥在文字使用之外。因此他们的文学创作一般只能用口头语言。
集体性
由于生活经历和文艺教养等大体相同或相近的关系﹐其个性是能够与广大群众口头创作的集体性融和在一起的。集体性是民间文学的又一特征。
变异性
民间文学作品的结构﹑形式﹑主题等在长期口头流传中﹐有相对稳定的一面。但是﹐由于口头语言的不稳定性﹐作品在流传过程和具体的讲唱中﹐常常因时间﹑地域﹑民族的不同﹐以及传播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听众的情绪变化等因素﹐而有所变异。这种变异往往有文这是民间文学的又一个特征。
传承性
人民在过去﹐由于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不能使用文字等工具去记录﹑保存他们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所创造的各种文化﹐一般都靠行动﹑语言传播和继承。风俗习惯如此﹐民间文学也是如此。这种群众集体所传承的文化。
匿名回答于2021-08-03 08:06:55
像有地方特色的戏剧,少数民族的各种节日活动,传统节日的风俗,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语言等交流方式都可称为民族民间文学。功能是对多区域文化广播流传及共融而形成固定的模式。
匿名回答于2022-03-30 07: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