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措施的实施,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发展国家的统一,以及形成一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2.两汉时期:两汉基本沿袭秦朝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但是,汉朝在秦苛法的前提下,对这些制度又有所损益变化。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加强。他还颁布限制藩王的“附益之法”,限制藩王活动。诸侯王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3.隋唐时期:唐太宗时,调整和健全了隋朝的府兵制,增加了军府的数量,安排三分之一以上的军府驻守关中,有利加强中央集权。
4.宋元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元世祖健全了统治机构。在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
5.明朝:明朝建立以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对中央和地方管制进行了调整: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数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户各设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三司分立,互相牵制,大权统归中央。
明太祖统治期间,制订了《大明律》。明朝统治者为了加强皇权,先后设立东厂、细长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皇帝直接控制。
6.清朝:为了加强皇权,雍正时设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最后,给你一个大概的说明:
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秦:正式建立
两汉:巩固
隋唐:完善
宋元:加强
明清:强化,到达顶峰
匿名回答于2021-07-11 07:3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