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菌落形态,真菌可分为酵母菌(yeast)和霉菌(mold)两大类浅部大累
根据真菌入侵组织深浅的不同,临床上把引起感染的真菌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真菌。
匿名回答于2021-08-02 19:24:18
形态特征
菌丝体无色,无隔膜,多核,细胞间生,以吸器在寄主细胞内吸收营养。孢囊梗有限生长,单枝或成丛自气孔出,无色,常具隔膜,基部稍膨大,上部双叉、三叉或不规则有时轮生的锐角分枝,分枝朝向顶端方向变宽,末次分枝由一枝或常不等长的二枝、三枝有时四枝组成,粗直,长圆锥形,顶部钝圆或扩大成小球状。
孢子囊椭圆或卵形,单生于末枝顶端,无色或黄褐色,体积较大,壁膜等厚或有的顶部具一发育不全的(或退化的)膜状开裂器,基部较圆,常有短柄,同步成熟,脱落,常以芽管直接萌发,少数种类芽管为多次分枝的菌丝状。卵孢子生叶组织中,球形或近球形,黄褐色,壁平滑,不满器。
匿名回答于2021-08-16 18:00:37
引起谷子白发病的禾生指梗霉 (Sclerospora graminicola)、引起白菜霜霉病的寄生霜霉(Peronospora parasitica)。有的种存在不同的生理型,如引起莴苣霜霉病的莴苣盘梗霉(B.remiarlactucae)和引起黄瓜霜霉病的古巴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除上述几种外,还有甘蔗霜霉病、大豆霜霉病、葡萄霜霉病和黄瓜霜霉病。烟草霜霉病和黄瓜霜霉病等是毁灭性较大的病害。
此病从幼苗到收获各阶段均可发生,以成株受害较重。主要危害叶片,由基部向上部叶发展。发病初期在叶面形成浅黄色近圆形至多角形病斑,容易并发角斑病,空气潮湿时叶背产生霜状霉层,有时可蔓延到叶面。后期病斑枯死连片,呈黄褐色,严重时全部外叶枯黄死亡,类似黄萎病。…
匿名回答于2021-08-29 08:41:13
霜霉目菌物的营养体为发达的无隔菌丝体,专性寄生和寄生性较强的霜霉目菌物,菌丝体多在寄主植物细胞间隙扩展,并产生吸器进入寄主细胞内吸取养分,游动孢子囊多成球形、卵形、少数为丝状,大多产生在形态上有特殊分化的孢囊梗上,这种孢囊梗的形态与菌丝有明显的区别。游动孢子囊成熟时释放多个肾形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没有两游现象。
匿名回答于2021-12-20 06: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