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这一阶段儿童认知上获得了两大成就:一是主体与客体的分化。另一个是因果关系初步形成。
(二)、前运算阶段(2—7 岁)
1.出现了语词或其他符号,开始出现表象和形象图式;
2.不能理解守恒原理,思维具有集中化,不可逆性的特点。儿童的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而非抽象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3.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4.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12 岁)
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2.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
3.去自我中心;
4.具体逻辑思维(例:可根据具体事物判断其逻辑关系)。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2 岁以上)
1.命题之间的关系;
2.假设—演绎推理;
3.抽象逻辑思维;
4.可逆与补偿;
5.思维的灵活性。
记忆口诀:
皮亚杰有四阶段,0、2、6、7到12。
感知阶段有因果,主客分化知恒存。
前运算有四特点,自我中心泛灵论。
不守恒来不可逆,符号表象显图式。
具体运算有特点,知守恒来懂可逆。
脱离自我中心化,形式运算在最后。
思维灵活脱内容,假设演绎会推理。
匿名回答于2022-01-31 23:43:04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仅仅是依靠感觉和动作去适应外界环境的。通过摸爬滚打的感觉和动作形式逐渐获得了低级的行为图式。
(2)前运算阶段(2-7岁)。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认知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关键阶段-前运算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首先具有的一个特点叫做万物有灵论即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
(3)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
此阶段孩子的特点都是与上一个阶段相反的。这个阶段的标志性特征是孩子具有了守恒性,在思维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思维具有了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亦称命题运算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者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并且思维具有了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匿名回答于2021-01-13 20: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