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岳飞 的名言:“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
其源于《宋史·岳飞传》,原文是:“帝 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 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 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这 里的帝是指宋高宗。绍兴年间,高宗见 统帅官在杭州都建有府第,也想为岳飞 建造府第,岳飞辞道:“敌末灭,何以 为家。”然后高宗又问及何时天下太平 ,岳飞才以“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 ,天下太平矣”作答。明朝末年,吴钟 英志士仰慕伟大的民族英雄岳飞,他从 武穆文书言论中,选取最能反映岳飞高 尚品德和伟大情操的至理名言:“文官 不爱钱,武官不惜死。不患天下不太平 !”勒石碑立于汤阴岳飞庙之中,供世 人瞻仰。从此,“文官不爱钱,武官不 怕死”的说法就广为流传开来。匿名回答于2019-12-30 22:05:50
《宋史岳飞传》载:“帝问何时得太平,飞曰‘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太平矣。’”明末,志士吴钟英仰慕岳飞,将“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不患天下不太平”勒石,立碑于汤阴岳飞庙内,供世人瞻仰。从此,“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名句,遂广为流传。
“文可安邦,武能定国。”古人对栋才如是评说。但是,岳飞却更看高一筹,以品格来衡量文武官员的优劣;认为在国家和民族危难关头,不贪欲、不怕死,尤其是选择官员的标准。针对当时颓废政局,岳飞此言显然有感而发,具有深意。将士在前线效命,出生入死;而南宋小朝廷却歌舞升平,醉生梦死。为怕迎回被金兵俘去的微钦两帝,难保自己帝位,赵构罔顾家仇国恨,会同权奸秦桧,竟屡屡掣肘对金用兵,甘愿偏安一隅,不思进取,致使一再错失良机,埋下亡朝禍根。岳飞这愤慨之言,无疑也是对统治者的严正警告。
文武兼备的岳飞,旣不贪财,又不惧死;并以生命为代价,践行了自已的诺言。岳飞从军后,能攻善战,出类拔萃,成为执掌重兵的将领后,更将收复失地,直捣黄龙,当为肩上重任。
匿名回答于2021-12-14 00: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