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血在古代的别称?

古代称呼就是“血”。

血,指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

匿名回答于2020-12-07 10:11:21


血(拼音:xuè、xiě)是汉语常用字[1],最早字形见于商代甲骨文[2]。血在古文字中像祭祀的器皿中盛着牲畜血的样子,本指祭祀时向神灵敬献的牲畜血,后来泛指人和动物的血液。血由血液引申为有共同祖先的,又比喻刚强、热烈。


血在古代读入声,现代分化成xuè、xiě两个读音,xuè多用于书面语;xiě多用于口语,常单用。

匿名回答于2021-11-10 17:22:43


古代称呼就是“血”。

血,指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腔内循环流动的一种组织。成人的血液约占体重的十三分之一,相对密度为1.050~1.060,pH值为7.3~7.4,渗透压为313毫米每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内含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脂蛋白等各种营养成分以及无机盐、氧、激素、酶、抗体和细胞代谢产物等。

血细胞有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机体的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往往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所以血液成分的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ABO血型是人类的主要血型分类,可分为A型、B型、AB型及O型。

匿名回答于2021-11-10 19:08:36


是“血祭”,“血”本指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血,称作 “血祭” 。《说文》: “血,祭 所荐牲血也。从皿,一象血形。” 甲骨文、小篆及古陶文字形略异,字素相同。

匿名回答于2022-09-02 09:43:05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