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说,梁公说:“以铜为镜,可以佩戴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亡;把人看做一面镜子,你可以看到得失。朕尝宝用这三面镜子来保护自己。今天,魏徵死了,然后他像一面镜子一样死去。"
翻译:
太宗对梁公:说:“用铜做镜子可以使外衣和帽子正确地佩戴;以史为鉴,我们可以知道国家兴衰的原因;你可以用人作为镜子来发现自己的对错。我视这三面镜子为珍宝,以防止自己犯错。现在魏徵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好镜子。”
扩展知识
唐太宗李世民喜听与善取各种献议,深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之理。其直谏大臣魏徵曾上疏数十,直陈其过,劝太宗宜内自省,居安思危,察纳雅言,择善而从。
后魏徵逝死,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叹曰:“以铜为镜,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以史为镜,可知历朝以来,存亡兴替;‘以人为镜’,可观人之举措,以明本身得失,吾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已死,吾亡一镜矣。”
“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佳注释。现在也有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的,意思一样。
“以人为镜”,用到一个贤良的大臣来劝诫他,“可以明得失”,可以了解到他所有的政策的得跟失,进而去修正。唐太宗说他有这三面镜子,魏征死了,也就坏了一面。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一个贤明的君主一定是非常惜才、爱才,他才能够赢得这些大臣对他的信任。
“以人为镜”。乃指以人为借鉴。即将其成败得失,引以为鉴,以免重蹈覆辙。
匿名回答于2020-04-15 19: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