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求异心理。简单地说,就是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创新思变。它本身没有错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对消费者来说,可以展示个性风采,也可以愉悦自己;对生产经营者来说,可以推动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求异,创新是生产发展的原动力。目前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根本目的就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力,因此,我们不应反对求异心理,而应保持求异思变的心理。
3、攀比心理。攀比心理不是一无是处。不能把攀比心理与攀比虚荣。奢侈浪费简单地等同。攀比心理也有正常攀比和虚荣攀比。在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中,在满足自己心理需求的同时,又没有造成经济上的负担,就是一种正常的消费行为,相反那些社会规范和个人实际相悖的攀比消费,拥有的目的不是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而是以此炫耀比别人更优越的经济条件,并造成资源浪费,这是不健康的消费行为,实质是浪费。
4、求实心理。求实心理不是一种决然独立于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之外的消费心理。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包含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中积极的健康的方面。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是从大众共性的需求中寻找符合自己个性的商品,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是在满足自己的欲求中达到一种自我身心愉悦和社会评价良好的境界。因此,不能把求实消费,讲究实惠简单地理解为购买和消费价格低廉的商品。
匿名回答于2021-09-21 21:55:49
从众心理特点:具有仿效性盲目性
评价:消费是否该从众,要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求异心理特点:追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评价:它的利在于可以推动新工艺与产品出现,而弊在于展示个性不但要考虑社会认可,还要考虑代价。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攀比心理:特点:面子消费
评价:这种消费心理不可取
求实心理: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往往考虑很多因素
评价:讲求实惠,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商品,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匿名回答于2021-09-21 21:53:02
想了又想,想了又想,然后对比三家,但是有的人买东西可能就是图个痛快,图个心里高兴,我买了就可以了,不管他价格什么之类的。
匿名回答于2021-09-21 21:58:28
2、求美心理:喜爱追求商品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3、求新心理:注重"时髦"和"新奇"爱追赶“潮流”。
4、求利心理:最求廉价商品,喜欢讨价还价。
5、求名心理:多会选购名牌,以此来“炫耀自己”。
6、从众心理:在购买某种物品时并非是急切需要,而是为了赶上他人,超过他人,以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7、偏好心理:以满足个人特殊爱好和欲望。
8、自尊心理:在购买之前就希望他们的购买行为能够受到销售人员的热情接待。
9、疑虑心理:瞻前顾后怕“上当吃亏”。
10、安全心理:在购买商品时最关心的就是产品的安全。
11、隐秘心理:这种人在购物的时候不愿意让其他人知道,通常会采取“秘密行动”。
匿名回答于2021-09-21 21:58:56
2 其次就是求实心理,求实是顾客最普遍的一种心理动机,客户在购物时,首先会要求商品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讲究实用。有这种动机的顾客在选购商品时会特别重视商品的质量效用。
3 还有就是,求名心理,这是一种以购买商品来彰显自己的地位和威望的购买心理,他们多会选购名牌,以此来炫耀自己。现在这种社会,衣食住行选名牌成了人们统一认可的一个标准,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体现。
最后,求爱美心理,这些客户在挑选商品时往往会注重商品本身的造型、色彩、工艺等等,会注重商品对环境的装饰、对人体的美化,以便达到艺术欣赏和精神享受的目的。
匿名回答于2021-09-21 22:01:15
求实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这四种消费心理。
对于我们来说呢,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消费心理。但是我们也应该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绿色消费。对于攀比心理呢,也要适度,是不提倡的。然后过度的从众,心里也是不好的。
匿名回答于2021-09-21 22: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