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回答于2020-12-22 03:24:5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一、是全民族抗日的。这个特点规定了我们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
二、是长期性的。这个特点是从第一点产生的
三、是不平衡的。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了各党派各阶层政治力量的不平衡。
四、是有军队的。
五、是有十五年经验的
这十五年经验的结论是:只应合作,不应分裂。这也是长期合作的基础之一。这种宝贵经验,世界各国都没有,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也没有的。
六、大多数民众尚无组织的
这是中国的特点,也是一个缺点,使得统一战线缺乏现成有组织的民众基础。
七、是三民主义的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三民主义为政治基础,不但是合作抗日的基础,而且是合作建国的基础。
八、是处在新的国际环境中的
所有国家的先进人民,都是赞助我们的,苏联更是诚挚的赞助。这种新的国际赞助,对于国共长期合作,有重大影响。
匿名回答于2021-05-07 00:51:33
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国由此开始全民族持久抗战。为了早日实现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等再上庐山与蒋介石、张冲、邵力子举行谈判。
中共代表团向蒋介石提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宣告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从此开始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匿名回答于2020-12-22 03:24:26
针对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总方针,执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克服了国民党当局制造的反共摩擦,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扩展资料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中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任命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开赴华北抗日前线。
10月间,又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任命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开赴华中抗日前线。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匿名回答于2022-01-31 04:4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