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文质彬彬体现的美学特征?

“文质彬彬”就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历史悠久且具有普遍性的审美标准,在做人方面要求内在品质与言谈举止相符合,既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又有优雅的外表;在诗文创作方面要求既有充实恰当的内容,又有华丽精美的形式。然而,正如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并不容易达到“文质彬彬”的标准一样,在漫长的文学发展史上,真正做到文质相符的文学作品也只是少数。

在大多数情况下,或者重质轻文,或者重文轻质,常常会出现偏颇。情况常常是这样的:一个时期里,在具体创作中开始会比较注重内容,要求实际功用,但渐渐就会偏向于形式,注重辞藻韵律,于是就会有人出来矫正时弊,促成文质兼备的好作品的出现。

久而久之又会重复以前的偏失,如此循环往复。

刘勰、钟嵘对齐梁文风的批评是一种矫正,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也是一种矫正,明代“前后七子”和“唐宋派”的诗文复古运动依然是一种矫正,其目的都是追求“文质彬彬”的诗文境界。应该说,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史上,凡是可以名垂千古的名篇佳作,无一例外都是符合“文质彬彬”这一审美标准的。

这些作品至今依然为人们所喜爱,依然能够给人以美感和教益。

而那些只有华词丽藻、炫人耳目的作品,或者“质木无文”“平典似道德论”的作品,

匿名回答于2021-01-24 02:34:37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