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九尾狐狸的寓意和象征?

九尾狐在古时的形象是具有两面性的,在一些佛教画像中,九尾狐与白兔、蟾蜍、三足乌并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九尾狐的形象还暗示着的性的旺盛,繁衍生育能力强。

在《封神榜》中,苏妲己也是九尾狐的化身,她又有了狐媚祸国的形象

匿名回答于2020-10-23 00:48:53


九尾狐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常用来象征祥瑞。


寓意


正面


先秦时代,狐被视为瑞兽。《山海经·海外东经》载:“青丘国,其狐四足九尾。”郭璞注:“世平则出为瑞也。”祥瑞的内涵有二。


一是为王称帝,国家昌盛之兆。《吴越春秋》载:大禹年三十而未娶,因在涂山看到九尾白狐,以为为王之吉兆,乃娶涂山女。故有涂山之歌唱道:“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于家室,我都彼昌。” 《文选·四子讲德论》载:“昔文王应九尾狐而东夷归周。”


二是婚姻爱情之兆。大禹遇涂山氏之女事例中的九尾白狐,显然同时具有婚姻吉兆的意义。《诗经·有狐》更是以孤独、抑郁、流浪之狐,作为婚姻与爱情失其时之人类,加以吟咏歌唱。故汉代班固《白虎通义》以狐为兆示“子孙繁息”之德兽。从而为后世以狐之性能比喻人类性爱魅力,埋下伏笔。



负面


同据《山海经》记载:“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南山经》),《吕祖全传》更有;“九尾狐食人,何其暴也,而难逃渭水熊罴之歼”。


“凫丽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日蛰侄,其音如婴儿,能食人。”(《东山经》)郭璞注:即九尾狐。大量的食人记载彰显了九尾狐作为祥瑞同时另一面的凶恶。


此外,在经历千年流变后的九尾狐不仅食人的形象越发突出,更多了魅惑的狐妓形象,不仅如此在元代时更成了奸诈的代名词

匿名回答于2021-11-23 04:20:00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