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必须
第一必须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第二必须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1]。
第三必须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匿名回答于2021-05-18 00:59:20
这些年来,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但从实现在脱贫目标上看,实现“两不愁”相对容易,实现“三保障”难度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政治认识,把打赢新常态下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政治、最大任务、最大责任,聚焦“三个必须”,全面攻坚克难,决胜全面小康。
1、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坚持响鼓重锤、一股作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取得了突出成效。
2012年以来,实现全国贫困人口连续6年持续下降,年均减贫1300多万人。但也要看到,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节点的不断迫近,脱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对各地剩下的艰中之艰、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更要沉下身子问民需,实施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切实找准致贫根源;同时,要改变简单给钱的“授鱼式”帮扶,坚持做到扶贫先扶智、扶贫先励志,当好群众脱贫引路人,让群众致富有门、脱贫有路。
2、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坚持干在实处、杜绝虚假。脱贫攻坚要真扶贫、扶真贫,切忌讲形式、走过场,打“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相反,要将实之又实作风贯穿工作始终,使脱贫成效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
要抓好建档立卡,确保“不混入一户、不落下一人”;要抓实产业发展,开展“四根四走”产业,让资金跟着贫困对象走,贫困对象跟着能人走、能人和贫困对象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要抓底层保障,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兜底政策,探索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兜底保障办法,切实解决因病致贫、返贫和因生育缺陷造成代际贫困的问题。
3、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坚持党建统领、尽锐出战。总书记指出,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强化作风建设,完善和落实抓党建促脱贫的体制机制。
要做强基层党支部,着力打造对党忠诚的执行性组织,务实为民的服务型组织,产业发展共同富裕的引领型组织。
要做强基层脱贫攻坚队伍,更加注重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发现、培养、选用干部,切实增强基层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思想意识和实践能力。
要做深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把基层减负各项决策落到实处,以严明纪律、改进作风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
两个确保:
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集中到一点,就是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其中,“两个确保”指的是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匿名回答于2021-05-31 08: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