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历史上真实的徐达是儒将吗?

徐达是儒将,书生出身,足智多谋

匿名回答于2021-04-12 05:28:25


徐达(公元1332年-1385年),字天德。大明王朝第一儒将,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徐达一生功勋卓越,历来被后世所称赞。无论电视剧演绎还是野史记载,徐达因病无法吃鹅,朱元璋赐给徐达蒸鹅,徐达吃完后死

匿名回答于2021-04-26 06:38:41


而徐达则是‘儒将’的打法,在《明史》中,有关于徐达和常遇春的对比,有言:


“是时称名将,必推达、遇春。遇春剽疾敢深入,而达尤长于谋略。”

所谓长于谋略,其实就是‘温柔’的打法,打胜仗的关键要素在于谋,而非勇。


徐达打仗基本都先谋定而后动,对局势掌握的非常清楚。如在攻打张士诚时,李善长认为不能打,而徐达则分析了形势,认为可以打,他说:


“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

之后,朱元璋拜徐达为大将军,讨伐张士诚,分三路进兵,生擒张士诚,俘虏士兵二十五万人,大获全胜

之后平定山西、陕西、山东、河南等地,战无败绩。


徐达打仗不伤百姓、不杀俘虏,甚至还派兵保护。在九华山,徐达和常遇春打败陈友谅,俘虏三千人,常遇春认为,这些都是陈友谅的精锐部队,必须全部消灭。徐达不同意。


常遇春在晚上私自杀俘,三千人杀了一半,结果被徐达知道,徐达立刻制止。并将此事报告给朱元璋,朱元璋对常遇春非常不满,并下令释放所有俘虏。


在苏州之战的时候,也体现了徐达的儒将风范。当时苏州已经攻克,他下了三道命令:


“掠民财者死,毁民居者死,离营二十里者死。”

如此,徐达进入苏州城之后,百姓和平常一样生活,只是换了个主人而已。

匿名回答于2021-04-26 20:12:19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