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
[第一部分:写杜小康父子俩到达目的地前的所见、所闻、所感。作者通过鸭们的表现来映衬人物的心理活动──好奇、孤寂、恐惧。]
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杜家的独生子杜小康失学了,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
[交代杜小康随父放鸭的原因──家道中落,父亲无力供他上学。这段是这篇小说的背景。]
小木船赶着鸭子,不知行驶了多久,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他站在船上,向后眺望,除了朦朦胧胧的树烟,就什么也没有了。
杜雍和沉着脸,绝不回头去看一眼。[“绝”,一字表明父亲让儿子放弃不放鸭的决心。]他对杜小康带着哭腔的请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儿赶向前方。
[杜小康初次背井离乡非常想家,父亲对他的请求置之不理,这是一种无声的无奈。]
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同时,造成了一个扇面形水流。每只鸭子本身,又有着自己用身体分开的小扇面形水流。它们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织成了似乎很有规律性的花纹。[“织”,一个动词,拟人手法的运用,生动。]无论是小扇面形水流,还是大扇面形水流,都很急促有力。船首是一片均匀的、永恒的水声。
[大小扇形水流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流动的错落有致的花纹。而船首均匀的、永恒的水声又衬托出父子俩的孤寂、单调。]
杜雍和现在只是要求它们向前游去,不停顿地游去,不肯给他们一点觅食或嬉闹的可能。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父亲只有不
匿名回答于2021-09-18 22:25:44
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匿名回答于2021-09-20 02: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