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1964年中法建交预示啥?

1964年1月27日,中法宣布建交,短短45字的联合公报冲破冷战坚冰,震撼整个世界,被当时的国际舆论称为“外交核爆炸”。

  这不仅掀开了东西方两个大国间平等交往、友好合作的崭新历史篇章,也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正常外交关系提供了一个范例。而两国领导人为实现建交而展现出来的战略眼光和务实态度,对今天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仍是可资借鉴的宝贵遗产。

  “外交核爆炸”这一历史性事件,成就了中法关系半个世纪的持续发展,影响着国际格局的演变方向。

匿名回答于2021-04-01 19:00:16



中法建交是指1964年中国和法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中法建交是一个历史性的决策,其是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反对美苏霸权的体现,也是法国总统戴高乐践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成果。


那么戴高乐为什么敢在美国反对的情况下与中国建交呢?是因为当时的法国并没有处在全球斗争的最前线。在美苏两强争霸的格局之下,法国昔日最大的对手德国被一分为二了,已经失去了发起挑战的资格。当时真正能够威胁法国国家安全的只有苏联,但肩负着抗衡苏联战略挤压任务的却是美国。而指望美国抗衡苏联又使法国极有可能沦为美国的附庸和彻底丧失大国地位,所以戴高乐力求在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之间周旋自如以突显法国的优越外交地位和确保法国在西欧独占鳌头。其一方面联合美国以遏制苏联对外扩张,另一方面又利用“缓和、谅解、合作”的对苏政策和发展独立核力量获得摆脱美国钳制的资本。与此同时,戴高乐还借助美苏力量,来维持德国分裂和压制西德;后来又与中国建交,完善法国的全球布局。

匿名回答于2021-04-01 19:16:54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