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丰子恺的《生机》读后感?

丰子恺的作品生机读后感如下。

丰子恺漫画 《生机》 作者表达的情感是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个人的事如此,家庭的事如此,国家、民族的事也如此。

经过芦沟桥事件后,丰子恺在1938年创作了《生机》这幅画。画面简洁生动,仅展现出三个物体:残墙、绿芽、红蜓。

在阴暗的残垣断壁处发出一颗嫩芽,蜻蜓振翅而来,一静一动,一红一绿,寥寥几笔勾画出两种生命,交相辉映。强烈的生命感跃然纸上象征着一种新的希望。

《生机》中的墙代表强大、残破和艰难多变,重重的挤压,类如佛教里的悲、苦、疾、难。而芽草是卑微柔弱的,却在拼力生长,正是墙的强大与压迫,突显弱小者的力。

生命在于悲苦中的坚守,在于一种自足,在于一种萌发。墙是焦墨粗笔直线勾勒成方形,而芽草的用笔是细弱的曲线,尤显可怜可爱,给人以“无限生机、生生不息”之感。

匿名回答于2020-05-05 19:49:11


这篇《生机》吧,写的是老先生自己养水仙的经历,这株水仙真是命运多劫,先后经历了旱灾、水灾和冻灾,都不次复生,最终绽放出花朵来,赞美了看似弱小的水仙花顽强的生命力。文中处处可见老先生对这株水仙的怜爱之情,如“我特为跑到瓷器店去买一只纯白的瓷盘来供养它。”

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个人的事如此,家庭的事如此,国家、民族的事也如此。”由水仙花的品格联想到对人生、国家、民族的兴亡命运,类比贴近,立意深切,极具说服力。作者采用由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由一盆小小的水仙的遭遇,丝毫没有高谈阔论地摆大道理,却顺畅地点出主题,十分巧妙

匿名回答于2020-07-08 08:21:55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