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山海关(公元1381年) 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地创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清朝时期乾隆二年(1737年)名为临榆县。
三,居庸关(公元1368年) 得名,始自秦代,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汉代沿称居庸关,三国时代名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等名称。 成吉思汗时灭金即入此关。
现存关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系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规划创建,明景泰初年(公元1450-1454年)及其后又屡经缮治。城垣东达翠屏山脊,西驶金柜山巅,周长4000余米,南北月城及城楼、敌楼等配套设施齐备。关城内外还有衙署、庙宇、儒学等各种相关建筑设施。
匿名回答于2020-03-24 09: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