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回答于2019-06-02 06:01:53
匿名回答于2019-06-02 07:13:36
一段亲身的经历,
也是一次从未有过、终生难忘的精神之旅,
或许,可以诠释“艺术的感染力”。
——2008年的仲夏,公差去欧洲,巴黎是其中一站,在那个细雨绵绵的下午,我独自来到仰慕已久的奥赛美术馆——印象派的重镇,争取的单独活动时间仅有3个小时。现场体验和事后回放概而言之:
——其一是心灵震撼。仿佛一下子置身浩翰的宇宙星空,周围群星闪耀,光彩夺目,毕沙罗、毕加索、梵高、德尚、塞尚、雷诺阿、西斯来……精品力作目不暇接,仅莫奈的《睡莲》就足足一大展厅哦;
——其二是穿越时空。大师巨匠的作品让人瞬间心醉神驰,飘飘荡荡进入他们妙手营造的一个个场景,倏而激昂欢喜,倏而悲悯沉静,不断穿梭轮回于三生三世;
——其三是时间在飞。先从四楼(或三楼,记不清楚了)看起,因为一整层都是我最心仪的印象派,马不停蹄地匆匆浏览一遍,时间已飞逝大半,这些作品似乎有一种魔力,吸引你的目光迟滞你的脚步。再往下还有米勒《拾穗者》、安格尔《泉》、罗丹的大批雕塑,遗憾的是都只能匆匆扫上一眼;
——其四是无比幸福。大师们并未远去,感觉就在身旁,那些细微的笔触、独特的色彩、精妙的构图就是他们在娓娓叙说高明思想和热烈情怀,象暗夜的一盏灯那么温暖,象沙漠的一眼泉那么甘冽,巨大的幸福感一浪接一浪包裹着我,让人情不自禁地想流泪想呐喊想手舞足蹈。
——这些体验和感受,于我是空前新鲜、巨大深刻的,这,应该就是高级艺术无可替代的感染力吧!
匿名回答于2019-06-02 07:48:48
匿名回答于2019-06-02 08:27:02
匿名回答于2019-06-02 21:00:23
匿名回答于2019-06-04 04:22:06
01
艺术是情感的流露,能够冲击你的内心,引发你的情感共鸣。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所谓艺术感染力,主要是指能够引发欣赏者产生情感共鸣的艺术力量。
中国传统诗词一直强调的是“借景生情”、“触景伤情”,通过景物表达自己的内心的情感,让读者产生共鸣。
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属于千古一问,让愁思随江水从远古流到今朝,且绵绵不绝,奔流不息。
如“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之所以被成为神句,是因为读者能从蝉的哀鸣和作者的困顿中,联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于是当你读到这句时,你会有感同身受的感觉,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02
艺术是美的化身,让你情不自禁的沉迷
艺术感染力有时又被称为艺术魅力。艺术魅力来源于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同时与鉴赏者的审美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艺术鉴赏能力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山水画在审美意识上具备了二重结构﹕一是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一是主观精神的表现,而二者的有机联系则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美。此为传统美术所强调的意境﹐既不是客观物象的简单描摹也不是主观意念的随意拼合,而是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是画家通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三方面所取得的高度和谐的体现。
匿名回答于2019-06-20 06:32:22
艺术大师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很有道理。缺乏情感的艺术作品是缺少温度的,给人一种冰冷的、很难被亲近的感觉。就如现在的画家们最常采用的临摹照片的创作方式,已经放弃了艺术家原本应有的艺术个性和创作激情,这样的作品也很难表现出应有的艺术感染力。
事实上,在几百年来的那些经典油画作品中,其实大多融入了画家的内心情感和隐秘思想。所谓的古典写实主义、新古典写实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不过都是后来人的一种猜谜一样的欣赏习惯罢了。
正如达芬奇《蒙娜丽莎》的油画作品中谜一样的微笑,留给后人太多的猜想和遐思。很显然,这便是艺术的魅力所在,也便是所谓的艺术感染力。由此可见,艺术的感染力从来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时至今日,一直高高在上的“艺术”也开始跌落红尘,开始取悦观众与世俗。艺术本来就是来源于生活的,但是在艺术家的加工后便高于生活了。在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下,艺术家们很难保持艺术的纯粹与超脱。正因如此,艺术也失去了原有的高贵、真实、震撼心灵的感染力。
有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艺术家创作时费尽心血,欣赏作品的人却感觉不到创作者的累。就像林布兰的画,创作时投入了太多的精力,但是欣赏者却能保持轻松的心态,这样的作品是很容易唤起别人的共鸣的。
就如国画大家范宽和倪瓒的作品,你能在他们出神入化的笔墨之间,淡淡几笔便是大千世界,这便是境界。
既画得简单,又包含很多东西,这也是国画的魅力。齐白石先生的很多小品画,寥寥几笔,表现的内容却极为丰富。这样的艺术魅力大概也只有国画能表现出来,油画是很难达到这样的境界的。
俄罗斯摄影师阿纳托利·卡卢金的摄影作品具有一种如画般的感觉,如梦如幻,使观者分不清这究竟是画作还是摄影,不由自主的陷入他创造的梦境之中。很多人都说写实油画会被摄影艺术和数字图像技术所取代,看来也并非全无道理的。
摄影也好,绘画也罢,只不过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传达出来的艺术感染力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现代人的创新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的多,艺术思维和艺术表现力更加自由。可惜的是,虽然现在艺术创作的手段与工具比过去更加多样化与先进,呈现出来的感染力却无法同过去的艺术相提并论了。这是值得艺术家们好好反思的问题。
当然,这也只是惊龙轩一家之言,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谢谢!
匿名回答于2019-08-20 02:03:05
历史上那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就曾经感染、打动过不同时代的无数的艺术鉴赏者。艺术魅力的存在,是由于艺术作品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性和深刻性,其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适应人类在一定实践条件下的某种相同或相通的属性。
并为长期历史过程中的广大人民群众所共赏,形成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艺术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足以超越时代、国度、民族的界限,而成为全人类所共同珍爱的宝贵精神财富。
艺术魅力来源于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同时与鉴赏者的审美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艺术鉴赏能力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通过鉴赏者深入、细腻的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作品的艺术魅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
匿名回答于2019-05-31 19:19:15
一、艺术感染力是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感受,并把社会生活中的客观现实,通过艺术加工成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艺术作品,吸引人们的审美情趣,达到了教育和感染人们思想和精神上的审美效果。
二、艺术作品应具有艺术魅力的欣赏性,并有艺术感染力,才能打动人们的审美情趣而产生对艺术的追求。艺术有多种形式的形象之美,都具有艺术感染力召唤人们思想和精神上的愉悦。
三、以西方绘画艺术为例,从达芬奇的《丽达与天鹅》到拉斐尔的《美惠三美神》,从乔尔乔内的《入睡的维纳斯》到提香的《田园合奏》,再到后来鲁本斯的《土与水》、《爱之园》等,这些油画作品都具有表达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感染力。倾注了艺术家深厚的情感、构图技法、色彩运用等方法,创作出经典的璀璨夺目的绘画作品,为人们提供了欣赏油画艺术的享受。
匿名回答于2019-06-02 13:26:39